应用不同方法体外诱导P19细胞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摘要】:
一般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肌细胞系终末分化细胞,无或仅有有限的再生修复能力,一旦损伤,坏死的心肌只能由无功能的纤维瘢痕组织代替。心肌缺血引发的心肌细胞大量不可逆性缺失、存活的功能性细胞数量下降等多种因素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这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近些年有研究表明,成体心脏内有可以增殖的心肌干细胞存在,但由于其增殖潜能有限,不足以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目前,心脏移植成为治疗心肌坏死疾病的一有效途径,但由于供体短缺、复杂的免疫反应及高额的治疗费用限制了其治疗作用。因此,研究者及临床都在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细胞移植为病损心肌的细胞修复及心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科学家先后应用多种类型的细胞,包括胎儿和新生儿心肌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骨髓来源的细胞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试验,并已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由于细胞来源有限,同时免疫排斥反应等造成移植细胞的大量死亡,因此如何获得大量细胞进行移植以保证足够量的细胞存活或改善移植细胞的存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胚胎畸瘤细胞(embryonal carcinoma cells, EC)细胞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在分化潜能、超微结构、细胞表面抗原和生化特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同时与ES细胞相比,EC细胞在无需饲养层和LIF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y, LIF)条件下培养即可保持未分化状态,更易于培养,且易于进行基因操作,而且通过分化培养过程EC细胞可从恶性表型转化为非恶性表型,因此EC细胞的研究应用日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P19EC细胞系是McBurney等从C3H/He小鼠畸胎瘤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多分化潜能的胚胎性干细胞,其在体外培养中单层生长无需饲养层即可迅速大量扩增,经多次传代仍保持胚胎干细胞特有标记,如表面糖蛋白SSEA-1及转录因子Oct-3等。在体外,通过条件培养P19细胞被诱导为包括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元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且分化过程类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29
|
|
|
|
1 |
郑斌,温进坤,韩梅;LIM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
2 |
陈光慧,周子振,张继峰,陈春蕾,李凌松,关新元,周爱儒,马大龙,汤健,mail.bjmu.edu.cn;应用三元递减法筛选特异性心脏生长相关基因[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
3 |
刘进军;成年心肌细胞增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3期 |
4 |
刘兰英,杨琨,朱振宇,刘玉川,余细勇,银巍,汤建,马涧泉,顾军;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诱导因素的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年05期 |
5 |
方天翎,闵军,邓小耿,钱世鵾,褚忠华,陈亚进,邵静,魏菁,陈积圣;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07期 |
|
|
|
|
|
1 |
喻卫红,蔡玉娥,孟凡娟,李艳萍,逯晓波;乳腺癌细胞对八种抗癌药物的化疗敏感性[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1期 |
2 |
艾军;梁索源;单保恩;何兰欣;任金荣;;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替代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相关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1期 |
3 |
黄蓓;生命形成的有序性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4 |
冯涛;李青旺;李健;刘智华;;鬼针草90%醇提物对U_(14)荷瘤小鼠的抑瘤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5 |
万圣云,刘弋,张俊舜;5-Fu缓释剂对直肠癌区域性化疗局部药物浓度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3年04期 |
6 |
赵志刚,马庆铮,许纯孝;HSP70单抗联合反义寡核苷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癌症;2000年10期 |
7 |
张勇,胡笑克,陈维真,莫丛健;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3年02期 |
8 |
邹姝姝;张虹;乔娜;朱小文;;人类癌症与遗传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
9 |
朱宇熹,王昱,陈绪元;MVP方案及同步放疗治疗老年Ⅲ期肺鳞癌近期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3年06期 |
10 |
周星利;王玎玮;杨明珠;姜北;;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
|
|
|
|
1 |
胡新立,尚克刚;6个小鼠ES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2 |
刘耀波,汪家政,范明;LIM同源盒转录因子在发育中的作用机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年03期 |
3 |
项鹏,李树浓;骨髓间质干细胞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11期 |
4 |
李中,张成,陈国俊,肖庆忠,李树浓,李群,吴金浪;体外培养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