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淋巴管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其与胰岛素转运的关系
【摘要】:
目前,对于胰岛素的细胞内合成过程,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其中各个环节,已基本阐明。但是,对于胰岛素由B细胞分泌入组织间隙后的正常转运途径,深入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所公认的途径为进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转运,并且已经有实验所证明。在生理状况下,除了通过血管系统之外,胰岛素是否还存在其他的转运途径?目前还存在争论。在上个世纪,许多学者报道了在不同实验对象的胸导管淋巴液中存在胰岛素,这就提示,胰岛素由B细胞分泌入组织液后,胰腺的淋巴系统,可能是生理状态下胰岛素的重要转运途径。如果这条途径存在,则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意义:胰岛素通过淋巴系统转运,可不进入肝门静脉系统,避免了在肝脏的“首过效应”,胰岛素直接进入体循环,运达全身各处靶器官发挥作用;某些病理改变引起的胰腺淋巴回流障碍,导致胰岛素的淋巴途径转运受阻,可能会引起机体糖代谢的异常;对于其他种类多肽激素的转运,也有类比意义。本研究探讨了胰腺淋巴管的分布,胰岛素的细胞外转运途径,以期确定在生理状况下,是否存在淋巴转运途径,也涉及了淋巴回流受阻的情况下,对动物血糖水平的影响。实验内容和结果如下:
一、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胰腺淋巴管的分布和结构特点目的:由于研究手段和所选实验动物的差异,对于胰腺淋巴管的形态分布及其结构特点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目前普遍认为,胰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存在集合淋巴管,并且与胰腺的血管及外分泌导管并行;胰岛内部仅存在毛细血管,无淋巴管分布。对于胰腺小叶内部是否分布有淋巴管,实验结论不尽相同,有实验研究证实,在胰腺小叶内部,存在丰富的毛细淋巴管;也有学者观察后认为,小叶内缺乏或不存在毛细淋巴管。对于这个情况,有学者提出胰腺淋巴管的分布可能具有种属差异的观点,但实验依据并不充分。本研究拟对常用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胰腺淋巴管分布,进行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胰腺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征,以及淋巴管与胰岛的关系。以期为
|
|
|
|
1 |
胡增高;;胰岛素的发现与研究[J];生物学通报;1984年01期 |
2 |
杨培林,吕来清,王杰,胡俊清,王德育;新生儿腮腺的器官内淋巴管[J];解剖学杂志;1997年05期 |
3 |
冯克俭,滕成毅,马彦文,刘星,刘跃光,刘晓霓;豚鼠、兔气管壁淋巴管的分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4 |
曲竞南;;介绍两种观察淋巴管的方法[J];生物学通报;1981年05期 |
5 |
杨文亮,张红旗,杨凯,文小军,王树兴;兔心淋巴管的解剖学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6 |
葛兆茹,谷方,谢玉俊,孙永华,张敏平;腹股沟区淋巴的应用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8年01期 |
7 |
于桂英,张立平,李振平,王宝恒,王政,李娜;淋巴管和瓣膜的动态观察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NOS)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循环;1999年01期 |
8 |
王东关,刘执玉,毕玉顺;淋巴管平滑肌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
9 |
王云祥;杨春林;徐世杰;;结肠的淋巴流向[J];解剖学杂志;1966年01期 |
10 |
廖新波,唐慰萍,赵颖海,李飞虹,蔡琼珍;胃癌及胃壁组织内淋巴管分布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6年01期 |
11 |
王云祥,赵玲辉;淋巴系统研究的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3年02期 |
12 |
吕来清;初国良;王庆林;王云祥;;肾上腺器官内淋巴管的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3年02期 |
13 |
栾传荣,王云祥,海力斯;盲肠壁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J];解剖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
14 |
廖家万;刘能保;廖义林;李晓恒;周艳玲;刘向前;张敏海;陈鸿伟;;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胰腺HAP1表达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7年01期 |
15 |
古建乃;刘静颖;司徒锐;杨简;;鼻咽部淋巴管的研究(摘要)[J];暨南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
16 |
金美善,赵集中,白利赞,杨镇洙;家兔盲肠和阑尾淋巴管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6年01期 |
17 |
陆地红,张琨龄,刘业海;喉内外淋巴管间的吻合[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9年04期 |
18 |
李德文;试论经络的生物学本质[J];科技导报;2001年03期 |
19 |
张琨龄,刘业海,陆地红;喉内淋巴管网的显微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9年01期 |
20 |
聂绪发,李宗山,李祖颂,李伟平,袁琏;断肢再植后的淋巴管再生和侧支循环形成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