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对小豆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研究
【摘要】:试验于2009~2010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进行。以国审小豆品种冀红8937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分别利用多效唑(C1)和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己杨酸酯(C2)各设三个浓度(100ppm、200ppm、300ppm分别以B1、B2、B3表示)在小豆的3个生育时期(分枝期、初花期、盛花期分别以A1、A2、A3表示)喷施,以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豆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寻找喷施的最佳时期及最佳浓度。结果表明:
1.对小豆株高的影响分枝期喷施后第22d,200ppm己杨酸酯处理使小豆株高降低5.8 %。分枝期处理后第30d,各处理之间的株高无显著差异。初花期处理后第22d,100ppm、200ppm和300ppm己杨酸酯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多效唑各浓度处理,而己杨酸酯100ppm和200ppm处理使小豆株高低于对照处理,说明此时期的己杨酸酯处理效应劣于多效唑处理。盛花期处理30d,200ppm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浓度处理,表现优势;在38d时,200ppm多效唑处理的株高分别比100、300ppm多效唑处理呈显著性降低;同期己杨酸酯各浓度处理均高于相应多效唑各浓度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均抑制了株高的生长,多效唑效果更明显。
2.对小豆茎粗、主茎节数和分枝数的影响分枝期200ppm多效唑处理在第22d时的茎粗显著高于对照;初花期喷施200、300ppm的己杨酸酯22d时茎粗显著高于对照。分枝期200ppm和300ppm多效唑处理与分枝期300ppm己杨酸酯处理14d的主茎节数比对照显著增加,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对小豆主茎节数影响不明显。初花期喷施200ppm浓度的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增加小豆分枝数的效果显著;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和己杨酸酯30d,对小豆的分枝数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多效唑和己杨酸酯显著提高了分枝数,对小豆主茎节数和茎粗影响不明显。
3.对干物重的影响分枝期喷施多效唑和己杨酸酯,200ppm浓度处理的干物重在各时期均高于其他浓度处理和对照。初花期200ppm己杨酸酯处理处理在22d开始发挥强势作用;30d时,初花期200ppm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处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38d时,200ppm的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处理高于其他浓度处理,初花期200ppm己杨酸酯处理显著高于同期300ppm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处理。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在30d和38d时,各浓度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仍以盛花期200ppm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处理的小豆干物重值最高。结果表明,初花期200ppm己杨酸酯处理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干物重。
4.对可溶性糖的影响初花期喷施多效唑38天后,200ppm浓度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增长幅度最大,比对照增加了44%,而其他时期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喷施己杨酸酯发挥作用较早:分枝期喷后6d,300ppm己杨酸酯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19.6%);14d时,100ppm己杨酸酯处理显著高于对照8.4%; 38d时,初花期200ppm己杨酸酯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值最高,且增幅最大(比对照增加了53.1%),呈显著性。此外,分枝期100ppm和300ppm己杨酸酯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加31.9%和30.9%。说明己杨酸酯对小豆叶片可溶性糖的增加效果比多效唑明显。
5.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分枝期喷多效唑14d,200ppm多效唑处理的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对照(增幅25.5%)。己杨酸酯喷施30d时,分枝期200ppm和盛花期300ppm浓度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分别高于对照18.9%和18.8%,并显著高于分枝期300ppm处理。喷后38天,分枝期200ppm和盛花期200ppm己杨酸酯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23.7%和29.4%)。说明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200ppm浓度的己杨酸酯对增加小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效果最好。
6.对丙二醛的影响喷施多效唑小豆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喷22天以后,各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但同时期各浓度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己杨酸酯喷施后,前期效果不明显, 22d时,初花期300ppm浓度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喷后30天,分枝期200ppm和300ppm己杨酸酯处理比对照降低了16.6%和17%。38天时,各处理的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下降,以分枝期和初花期200ppm浓度己杨酸酯处理下降最多(降幅22.8%和17.6%),但未达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均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提高了抗性。
7.对叶绿素的影响分枝期200ppm多效唑处理叶绿素含量在距初花期喷药后22天高出对照11%,且呈显著性。喷后38d,盛花期100ppm多效唑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幅50%)。分枝期100ppm和初花期200ppm己杨酸酯处理叶绿素含量在喷后22d显著高于对照40.6%和24.7%。喷后30d,初花期100ppm和盛花期200ppm己杨酸酯处理显著高于对照18.3%和17.8%。喷后38d,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之均高于对照,其中盛花期100ppm和200ppm己杨酸酯处理显著高于对照。结果表明: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均提高了叶绿素含量。
8.对产量指标的影响分枝期喷施100、200ppm浓度多效唑和200ppm浓度己杨酸酯显著提高了单株粒重和小区产量。初花期喷施200ppm浓度多效唑和己杨酸酯均显著提高小豆产量,以己杨酸酯效果较优。盛花期各处理之间的小豆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初花期喷施200ppm浓度己杨酸酯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小区产量。
|
|
|
|
1 |
郭丽果;陶佩君;尹宝重;赵翠媛;张月辰;;不同浓度多效唑与己杨酸酯对小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2 |
尹国智,左晓斌,李惠艳;多效唑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化控应用[J];种子科技;2002年02期 |
3 |
梁子君;;葡萄生长期土施多效唑对副梢抑制作用[J];果农之友;2011年05期 |
4 |
蒋陵秋,丁帮展,金文林,冯树桐;小豆开花结荚习性观察[J];江苏农业学报;1986年02期 |
5 |
王斌;;应用多效唑培育水稻壮秧[J];天津农林科技;1990年02期 |
6 |
李景然,李栋海,张家炳;喷多效唑和压麦的防倒效果及技术[J];作物杂志;1991年02期 |
7 |
郁俊谊,任仲博;多效唑对桃树的生长控制及生理效应[J];西北农业学报;1994年01期 |
8 |
黄焕明;也谈用多效唑调整制种花期[J];杂交水稻;1995年03期 |
9 |
鲍思敬,杨兆生,许红霞,巩万魁,梁文科;多效唑对小麦不同品种主要性状的效应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0 |
田文勋,白宝璋,赵景阳,张治安,傅慧兰,战景仁;土施多效唑对甜菜幼苗的生理生化效应[J];中国糖料;1995年03期 |
11 |
丁宝堂,董志梅,尹秀云;多效唑在板栗树上的应用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6年04期 |
12 |
韩德复;多效唑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
13 |
徐文章;;多效唑在麦茬稻两段育秧上的应用技术[J];种子世界;1996年06期 |
14 |
邵贵邦,陈正和,孙恩国;多效唑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1997年03期 |
15 |
孟志伟;多效唑在油菜上的应用技术[J];安徽农业;1999年12期 |
16 |
王丹生,纪晓东;多效唑对大豆品质的影响[J];丹东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
17 |
郭京辉;多效唑对苹果树萌蘖的抑制效应[J];河北果树;1999年01期 |
18 |
濮绍京,金文林,赵波,刘长安;发挥产学研相结合优势 推进红小豆产业化进程[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3期 |
19 |
金文林,濮绍京,赵波,雷广军;红小豆“京农6号”新品种选育[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20 |
刘腾火,涂宏英,童以松;多效唑对板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福建果树;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