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步因子对河北省种植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摘要】:
为了深入地了解河北省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和潜力,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测算了河北省近十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种植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经本文测算,1991~2000年河北省农业科技含量为31.69%,种植业科技含量为38.4%。表明今后河北省农业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投入利用率、耕地质量,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河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指数比较研究,得出比较适合河北省农业发展方向的科技进步模式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导的模式。
近十年来,在影响河北省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中,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对种植业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较大,为19.3%,其中,良种、化肥、植保的作用份额较大,分别为4.3%,2.5%,2.3%;管理技术为9.8%,其中方针政策为4.0%。其次为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分别为2.9%和2.9%;服务技术为9.3%,其中农业推广、文化教育、农业科研、物资供应分别占2.5%,2.4%和2.3%,2.1%。因此,河北省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1)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保障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2) 始终把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放在农业科技工作的首位;(3) 制定有利于农业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及农业经营者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4) 应逐步建立一种高效的农业科研、推广运行体系;(5) 注重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6) 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优质服务。
|
|
|
|
1 |
邱林,张晓明,朱和平;论农业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1991年02期 |
2 |
张天佑,米慧萍;长治市农业科技进步的定量分析[J];山西科技;1995年01期 |
3 |
王红玲,徐桂祥;农业科技进步的一种度量方法及我国农业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10期 |
4 |
戈敢;农业科技进步的成就与展望[J];宁夏科技;2001年01期 |
5 |
彭松森;试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1年12期 |
6 |
市委农办课题组;曹良明;虞明富;徐广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J];宁波通讯;2006年01期 |
7 |
杨荣俊;;对我省农业、工业科技进步增长率的计算[J];企业经济;1986年03期 |
8 |
高飞;自然环境和系统规范: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两大社区要素——鄂东南部分县市农业科技进步状况的实证考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
9 |
侯连德;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的重大举措──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农业科技通讯;1995年09期 |
10 |
张长宪;;简论科技进步在农村产业化过程中的加速效应[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1 |
刘燕;引入市场机制 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
12 |
张发水,汪邦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富民强省的支撑作用[J];乡镇经济;2001年08期 |
13 |
洪少朋,郑业鲁,黄,万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农业科技进步因素的权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
14 |
于永德,胡继连;农业科技进步的组织制度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12期 |
15 |
孙政才;;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求是;2007年15期 |
16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通知[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02期 |
17 |
盛学金;;围绕五大支柱产业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J];安徽科技;2007年11期 |
18 |
;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J];中国农技推广;1995年05期 |
19 |
严火其,陈和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改进江苏农业科技工作[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1期 |
20 |
夏清明;西部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