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总RNA提取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体系的建立
【摘要】: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果树,本试验以高抗枣疯病种质“抗疯一号”以及感病品种婆枣为试材,采用不同方法对其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和枣果总RNA进行了提取和鉴定,并比较分析了RNA适宜的保存及电泳检测条件,建立了适合枣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体系,旨在为进一步进行枣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筛选克隆抗枣疯病基因片段,揭示抗枣疯病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试验中主要比较和改进了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和异硫氰酸胍法五种常用的植物组织RNA提取方法。通过对RNA的质量、提取效率、提取时间以及试剂费用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rizol试剂法为组培苗RNA的最佳提取方法,所提取RNA完整,纯度较高,OD_(260)/OD_(280)=1.82,OD_(260)/OD_(230)=2.02,产率可达到55μg/g,提取时间仅为1h;改良CTAB法和改进SDS-酚法可从田间叶片中得到高质量的RNA,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纯度高于SDS-酚法,但产率却显著低于SDS-酚法;以韧皮部为试材时,几种方法均可得到高质量的RNA,改良CTAB法或SDS-酚法提取的RNA质量最高,但两种方法的产率低于Trizol试剂法;根皮RNA含量较低,且较难提取,只有SDS-酚法和改良CTAB法获得了高质量的RNA,由于SDS-酚法产率显著高于改良CTAB法,所以SDS-酚法更适合枣根部组织的RNA提取;枣果内含物较多,RNA提取相对困难,只有改良CTAB法可提取到高质量的RNA,紫外吸收值OD_(260)/OD_(280)=1.85,OD_(260)/OD_(230)=2.92,但产率只有17μg/g,这主要是因为改良CTAB法去除其它杂质过程中造成了RNA的丢失,也可能是由于枣果RNA含量低的原因。试验中发现,改良CTAB法在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及枣果等组织中均可得到高质量的RNA和完整的DNA,可以同时满足DNA和RNA的实验。所以对CTAB法中CTAB、β-巯基乙醇、PVP和糖原等四种关键物质浓度进行了调整,得到总RNA提取最佳体系为:2%CTAB,4mol/L异硫氰酸胍,2.0mol/LNaCl,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2%PVP,4%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
RNA提取时,枣组织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最长保存时间为:4℃,10d;-20℃,60d;-70℃,90d以上。离体RNA在不同溶液中的最长保存时间也不相同,-20℃时,在TE溶解液与DEPC-H_2O中的保存时间均为60d左右;在0.5%SDS溶液中可保存90d左右;去离子甲酰胺中,RNA可存保存6个月以上;-70℃时,在TE溶解液与DEPC-H_2O中可保存7个月左右,而在0.5%SDS溶液和去离子甲酰胺可保存12个月以上,由于不同溶解液中RNA提纯方式不同,所以应根据实验条件采用不同的保存缓冲液。电泳检测RNA时,高压快速(5V/cm)电泳易使RNA出现降解,本试验采用分次降低电压(5V/cm电泳10min;3V/cm电泳20min;2.5V/cm电泳10min)的方法,有效防止了由电泳方式不当导致的RNA降解。
采用在病树上嫁接健康接穗的方式使病原菌侵染接穗,通过田间观察及利用PCR技术和荧光显微技术检测植原体。嫁接后42d,抗、感接穗出现明显差异,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S665.1
|
|
|
|
1 |
王秀伶,刘孟军,刘丽娟,郑来宽,周俊义,刘平;荧光显微技术在枣疯病病原鉴定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2 |
周俊义,刘孟军,侯保林;枣疯病研究进展[J];果树科学;1998年04期 |
3 |
张义平,陈学峰,熊建华;运用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分析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基因表达差异[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年04期 |
4 |
何祖华,董海涛,程世军,吴玉良,董继新,李德葆;水稻受稻瘟病菌诱导基因的分离和克隆[J];科学通报;1997年17期 |
5 |
诸葛强,曾燕如,王义琴,黄敏仁,王明庥;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6 |
李宏;植物组织RNA提取的难点及对策[J];生物技术通报;1999年01期 |
7 |
程丽芬,毛静琴,梁凤玉,周长东;枣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J];山西林业科技;1995年03期 |
8 |
郑宏春,冯晓东,白重炎,刘春玲,曹娟云;枣疯病的研究现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9 |
王宏,李春海,陈高明,王尧河,夏贞彪,杨毅;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差异条带的回收与再扩增[J];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05期 |
10 |
孟祥文,李钰,张贵寅,王吾如,李璞;应用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克隆人肺腺癌转移相关基因[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7年03期 |
|
|
|
|
|
1 |
孙灿辉;鲁北冬枣引种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3年03期 |
2 |
陈淑芹,孙治强,王兰菊,陈之群;清洗液对夏白菜中农药残留洗除效果的对比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
3 |
景作亮,樊志,郁铭,肖玲;农作物残留农药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
4 |
李瑞环;李新岗;黄建;高文海;张亚利;;枣树基因组DNA提取及其RAPD体系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
5 |
刘志静;易图永;冯洁;;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
6 |
章铁,彭潮,周群;赤霉素处理对梅树开花和座果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7 |
马福广,齐金玉;冬枣在大连地区的表现[J];北方果树;2000年02期 |
8 |
张道辉,苑克俊,王明三,公维富,包西全;冬枣的主要品种及其贮藏条件[J];北方果树;2000年04期 |
9 |
齐芸芳;;枣疯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2007年10期 |
10 |
杜希华,陆海,高述民,李凤兰;文冠果花药总RNA提取方法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
|
|
|
|
1 |
文亚峰;原勤勤;何钢;;枣树分子育种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
|
|
|
|
|
1 |
刘会宁;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J];北方果树;1999年02期 |
2 |
王跃进;贺普超;;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腐病机制研究[J];北方园艺;1988年01期 |
3 |
田砚亭,王红艳,牛辰,罗晓芳;枣树脱除类菌原体(MLO)技术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4 |
褚天铎;枣疯病的形态发生及解剖特点[J];北京农业科学;1986年01期 |
5 |
徐国恒,凌雁,梁德勇,崔巍,王晓民,万有,韩济生;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的建立和吗啡诱导基因的克隆[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6 |
江昌俊,王朝霞,李叶云;茶树中提纯总RNA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0年01期 |
7 |
李华,张振文;欧亚种葡萄白粉病微效抗病基因原取代积累[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2期 |
8 |
李子银,陈受宜;mRNA差异显示阳性cDNA克隆的快速筛选与鉴定[J];高技术通讯;1999年08期 |
9 |
王跃进,贺普超;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的鉴定研究[J];果树科学;1987年04期 |
10 |
张今今,王跃进,王西平,杨克强,杨进孝;葡萄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J];果树学报;2003年03期 |
|
|
|
|
|
1 |
傅烈振,朱燕,王宁,潘滋书,张楚瑜;应用反转录 - 聚合酶链技术快速检测猪瘟病毒RNA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8年06期 |
2 |
杜希华,陆海,高述民,李凤兰;文冠果花药总RNA提取方法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3 |
卢一凡,刘广田;小麦HMW-GS1D×5基因时间特异性表达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1998年01期 |
4 |
商鸿生,张慧,李振岐;小麦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0年01期 |
5 |
邢苗,景德璋,郝水;小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RNA组分的电镜研究[J];遗传学报;1991年02期 |
6 |
荆玉祥,张伟成;一个超前和有胆识的科学推论——吴素萱先生关于“细胞核的更新现象”及其科学意义[J];植物学报;1999年04期 |
7 |
赵国琦,孙龙生,王志跃,刘大林,贾青,NakashimaY;In sacco和in vivo法测定绵羊瘤胃饲料RNA降解率及微生物合成量的效果研究[J];江苏农业研究;1999年04期 |
8 |
付月君,张志云,柴宝峰,王伟,梁爱华;从棉铃虫体中提取总RNA的一种有效方法[J];生物技术通报;2003年05期 |
9 |
朴钟泽;继代培养中水稻愈伤组织核酸、蛋白质以及酶的动态变化[J];华北农学报;1990年04期 |
10 |
路铁刚,王义琛,郑国锠;玉米花粉胚状体发育过程中DNA、RNA、蛋白质含量及合成动态变化[J];遗传学报;199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