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甘蓝3号、6号、9号染色体的大白菜异附加系获得与鉴定
【摘要】:
为了创制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杂交的异源三倍体杂交种(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产生的BC_1代和BC_2代为试验材料,对各植株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生殖特性方面的研究,并采用常规压片和核型分析方法对BC_1和BC_2植株的自交后代附加的染色体进行了鉴定,获得了附加甘蓝染色体的2个单体异附加系和1个双体异附加系。本研究为异代换系和易位系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和理论基础,也为研究A、C基因组的亲缘关系、起源和进化、基因定位和表达以及加速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统计减数分裂后期Ⅰ和后期Ⅱ的染色体数目,对BC_1和BC_2各个单株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其中18个BC_1代植株中染色体数为21和22条的均占16.67%,11个BC_2代植株中染色体数为21和22条的各占27.27%和9.09%。
2.BC_1和BC_2各个单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复杂。在终变期,来源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染色体交互在一起未形成两个明显分离的染色体区域,出现了高频率的三价体甚至四价体,说明大白菜与结球甘蓝存在异源联会现象;中期Ⅰ大多数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少数游离于赤道板外;后期Ⅰ有10-11、10-1-10、10-1-11,10-2-10等多种分离方式;后期Ⅱ有10-11-10-11,10-1-10-11-10,10-10-10-12,11-11-11-11等多种分离方式,形成配子的多样性为创制整套的异附加系提供了可能。
3.有相同染色体数目的BC_1、BC_2植株田间性状表现出多样性。附加外源染色体的植株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于结球甘蓝的形态特征,这有助于根据植株田间性状进行附加染色体类别的鉴定。
4.通过对BC_1、BC_2植株及二倍体大白菜的花粉特征、自交结荚率和结籽率以及气孔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花粉生活力和花粉整齐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5.采用常规压片技术对BC_1和BC_2植株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进行了统计,通过核型分析获得了附加结球甘蓝6号和9号染色体的2个单体异附加系以及附加3号染色体的1个双体异附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