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白僵菌HFW-05对粉虱、棉铃虫侵染方式及高温胁迫法提高菌株耐热力研究
【摘要】: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Vuillemin)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能够侵染15个目149个科的700多种昆虫,并可在田间形成昆虫流行病,防治效果持久。HFW-05菌株是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杀虫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筛选出的,对小菜峨、粉虱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本研究扩大了该菌株的杀虫谱,明确了HFW-05菌株对烟粉虱和棉铃虫的不同侵染方式,通过合适的高温胁迫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HFW-05菌株对较高温度的耐受力,并得到了耐热性状较稳定的新菌株。
通过对烟粉虱、小菜蛾、棉铃虫、东亚飞蝗和蛴螬类(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其中烟粉虱采用浸渍法,小菜蛾采用喷雾法,棉铃虫采用浸渍和饲喂两种方法,东亚飞蝗采用背板点滴法,蛴螬采用拌土法,表明HFW-05菌株对以上害虫均有毒力,除棉铃虫外,其余供试昆虫均可由表皮侵染,其中对烟粉虱和小菜蛾的效果最好,LC50分别为4.20×105孢子/mL和1.59×106孢子/mL,且田间小区试验防效均可达80%;HFW-05菌株对其他几种昆虫的作用时间较长,以浓度为107孢子/mL的孢悬液接种,9d时东亚飞蝗2龄蝗蝻的死亡率为62.67%;蛴螬类害虫中,对14d铜绿异丽金龟、12d华北大黑鳃金龟和9d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6%和40.74%。对于棉铃虫的胃毒作用较明显,6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72%,且对试虫的体重和取食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通过表皮侵染效果不佳。
组织学研究表明,该菌株对烟粉虱主要从体壁接触侵染,菌丝优先从腹部侵入,也最早从腹部穿出体表;但未观察到从体壁侵入棉铃虫的现象,而通过胃毒侵染在消化道内发现分生孢子,并萌发生长至体内充满菌丝时导致试虫死亡。已报道的白僵菌对棉铃虫的侵染方式多为体壁侵染,这一现象进一步说明白僵菌对寄主侵入方式因昆虫的种类、虫态、环境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别。
为了提高HFW-05菌株对较高温度环境的适应性,采用高温胁迫的方法对HFW-05菌株进行了定向驯化。选用48℃下分别水浴处理30、40、50、60、70、80、90、100、110、120min,以孢子残存率、产孢量、生长速率、萌发中时、对小菜蛾的毒力以及产生的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为指标,将胁迫后一代中耐热性较好的处理以相同的处理方式连续胁迫至第8代,通过比较各测定指标,结果表明在48℃下处理60和110min并连续胁迫至第8代时菌种的耐热性最好,萌发率、产孢量及在较高温度环境下对小菜蛾的毒力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将筛选出的耐热菌株和对照菌株同时在30℃下继代培养,5个世代后30℃下对照菌株的萌发率仅为15%,而耐热菌株的萌发率均达50%;对照菌株对小菜蛾致死率极低,耐热菌株在30℃和模拟田间环境的条件下对小菜蛾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32℃下也有30%以上的校正死亡率。本研究表明,合适的热处理方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白僵菌的耐热性,为解决白僵菌在田间高温环境下应用具有局限性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1 |
翟锦彬,黄秀梨;球孢白僵菌对棉铃虫细胞防御反应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2 |
张丽坤,李国勋,文景芝,姜英;球孢白僵菌对东北大黑鳃金龟(Coleoptera: Melolonthidae)的侵染效果[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3 |
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马希斌;;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6年09期 |
4 |
Sibani Sankar GHATAK;Md. Wasim REZA;;球孢白僵菌对油桐尺蛾的生物效力(英文)[J];昆虫学报;2007年09期 |
5 |
袁盛勇;孔琼;王丽波;李正跃;陈斌;肖春;;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6 |
余素红;曾明森;吴光远;;球孢白僵菌的研究应用与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
7 |
袁盛勇;张宏瑞;孔琼;李正跃;骆弟乾;王学丽;董丽玲;;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的致病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8 |
刘洪剑;石建伟;束庆龙;孟志芬;董广平;方建民;;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生活习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9 |
叶贤寿;黄文安;黄秋良;肖名龙;;球孢白僵菌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
10 |
周嘉熹,唐明,万群;球孢白僵菌对黄斑星天牛幼虫侵染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11 |
范弘达,李运帷,金得森,伊可儿,陈仙景;白僵菌优良菌株的自然筛选[J];福建林业科技;1991年02期 |
12 |
阎峻,李兰珍;寄生伊藤厚丝叶蜂的球孢白僵菌[J];森林病虫通讯;1996年01期 |
13 |
徐耀昌;白僵菌不同菌株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4 |
陈斌,冯明光,李正跃;球孢白僵菌对蔬菜叶象甲幼虫的感染反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5 |
何恒果,李正跃,陈斌,计坤;侵染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测定[J];农药;2004年01期 |
16 |
黄大庆,姚剑;球孢白僵菌菌株产孢量及其与毒力关系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7 |
张丽靖,冯明光;基于球孢白僵菌的真菌杀虫剂生产工艺与剂型述评[J];浙江农业学报;2004年06期 |
18 |
应盛华,冯明光;不同培养基质上球孢白僵菌孢子与菌丝多糖含量的变化[J];菌物学报;2005年02期 |
19 |
刘明炎;;冬前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J];茶叶;2006年03期 |
20 |
潘志萍;李敦松;黄少华;;球孢白僵菌对桔小实蝇致病力的测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