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特有的宝贵种质资源和重要的特色果树树种。枣疯病(Jujube witches’broom disease,JWB)是由植原体(Phytoplasma)引起的高致死性传染病害。抗枣疯病品种的选育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抗病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试验以前期课题组选出的抗枣疯病骏枣品系‘交2’为试验材料,对其嫁接到冬枣和赞皇大枣砧木上出现的抗病性状差异和嫁接后在相同砧木上同种接穗间出现的抗病性状差异进行基因组和转录水平分析,以期在分子水平探讨抗病性产生差异的可能机制,为鉴定抗病基因及后续的抗病育种奠定基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明确了DNA提取过程中苯酚抽提对枣疯病病原检测有显著影响。利用苯酚抽提与否获得的基因组DNA进行枣疯病病原检测和AFLP分析,发现苯酚抽提后,在感染枣疯病病原的基因组DNA中,病原检出率降低,尤其是病原含量较低时,甚至检测不到病原;但苯酚抽提与否对AFLP分析的扩增效果及图谱没有明显影响。
2.确定了赞皇大枣、冬枣等12个品种寄主中枣疯病植原体的分子分类地位。通过对16S rDNA保守序列的分析,证明赞皇大枣、冬枣寄主中枣疯病植原体都可归于榆树黄化组(16SrⅤ组),二者同源性达到99.86%。
3.初步明确了‘交2’在表观症状上枣疯病抗性出现差异的分子机制。AFLP分析表明,‘交2’在不同品种砧木上出现的表型差异应该是由于砧木基因型对接穗产生了影响导致的;cDNA-AFLP分析表明,‘交2’在同种砧木上出现的抗、感表型差异是因为在RNA表达水平产生了显著差异。
4.通过AFLP分析,获得了5条枣疯病抗性相关序列,这些片段都与毛果杨cc-nbs-lrr抗性蛋白的mRNA同源性达到了70%以上。这5条DNA片段中,4条为嫁接到冬枣砧木上‘交2’接穗中的特异条带,1条是嫁接到赞皇大枣砧木上‘交2’接穗中的特异条带。
5.通过相同砧木上出现不同抗病表现的‘交2’的cDNA-AFLP分析,得到了94条差异条带,其中8条与嫁接后期特异性表达相关;74条与抗病机制的充分表达密切相关;12条生长发育持续表达相关条带。其中,7条序列与大肠杆菌BL21(DE3)中葡萄糖基转移酶、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等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7%以上;1条序列与葡萄contig vv78x075502.6同源性为78%;2条序列与葡萄contig vv78x205215.10全序列同源性均为78%;2条与毛果杨预测蛋白mRNA同源性都为72%。
|
|
|
|
1 |
伍泉;枣疯病的手术治疗[J];北京农业;1994年02期 |
2 |
;怎样防治枣疯病?[J];新农业;1997年02期 |
3 |
吴社全;枣疯病宜冬治[J];农家参谋;1998年01期 |
4 |
田国忠,罗飞,张志善,郭加虎,任国宏,高子县;陕西清涧县枣疯病发生和危害调查及防治建议[J];陕西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
5 |
王清和;对枣疯病防治研究的几点建议[J];植物保护;1963年03期 |
6 |
;我省枣疯病防治试验座谈会在滕县召开──滕县枣疯病防治试验座谈会[J];落叶果树;1971年01期 |
7 |
黄家南;枣疯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土特产;2000年02期 |
8 |
赵跃华,王秀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J];山西农业;2004年10期 |
9 |
刘书晓,殷秀玲;枣疯病的早期预防及手术治疗[J];河南农业;1999年11期 |
10 |
张艳;枣疯病早发现及预防措施[J];植物医生;1999年01期 |
11 |
江顺庆,吕明,姜向勇;枣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园艺;2002年02期 |
12 |
韦公远;枣疯病预防措施[J];河北果树;2003年04期 |
13 |
张是,桂龙,唐宏;枣疯病的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年02期 |
14 |
;枣树枣疯病防治要及时[J];现代农业;2005年10期 |
15 |
朱士武;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树;1995年03期 |
16 |
翟建文,尔吉辉,马玉树,顾巍巍,郜肖,白晓艳;枣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0年S2期 |
17 |
尔吉辉;枣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林果研究;2000年01期 |
18 |
靳春耘;枣疯病治疗实验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1982年02期 |
19 |
张彦平;枣疯病的识别与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0年03期 |
20 |
刘相东,曹庆鑫,朱飞,马红梅,崔荣忠;枣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烟台果树;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