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通风局部效应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与研究
【摘要】:本文以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的基本假定为基础,运用国际著名的CFD软件FLUENT和CFX在求解不可压缩低速恒定内流问题上的强大功能,对隧道纵向通风系统中重要细部结构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主要研究了公路隧道通风中的沿程损失、弯曲风道损失、缩径与扩径损失、三通损失、短道、连接风道、射流通风以及洞口和竖井交叉污染。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公路隧道通风道的弯曲角度,一般宜取不大于90°。
(2)进行突扩风道设计时,速度比的取值不宜小于0.3,突缩风道设计时,速度比的取值不宜小于0.35。
(3)通风道渐扩角或渐缩角一般不宜大于30°。当渐扩角或渐缩角不大于15°时,渐扩风道长度最大不宜超过10m,渐缩风道长度最大不宜超过16m;当渐扩角或渐缩角等于30°时,渐扩或渐缩风道长度最大不宜超过3m。
(4)进行直向及斜向分流三通设计时,建议斜向倾角宜取不大于45°,斜向支流流量宜取总流量的40%~70%;当倾角取75°时,斜向支流流量宜取总流量的30%~50%。
(5)从通风优化设计角度考虑,送排风短道长度可以取60米~80米。
(6)风机房连接风道断面型式采用方形效果较好。
(7)如果仅考虑隧道调压,射流风机可以单台安装,安装高度越低效率越高。
(8)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两并行隧道轴线间距应不小于40米;对连拱隧道或小近距隧道而言,建议两洞口纵向错开50米以上。竖井的送、排风口轴线间距宜取不小于50米;若送、排风口靠得很近,建议此时排风口应高出送风口至少5米。
最后,论文以雁门关特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系统为模型,从局部到整体进行了全面的数值模拟分析与研究,得到了许多有用的结论,并给出了雁门关公路隧道通风相应的优化建议。
|
|
|
|
1 |
黄炎坤,邢其银,孙霄远;鸡舍纵向通风改造的效果[J];家畜生态;2002年03期 |
2 |
STEPHANE GAILLOT;ALISTAIR REVELL;DOMINIQUE BLAY;JEAN-PIERRE VANTELON;PASCAL DEBERTEIX;;纵向通风隧道内火灾烟气流动的控制(英文)[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
3 |
朱江;;北京南站相邻区间隧道的排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
4 |
汤乾忠,杜放;中梁山隧道纵向通风的效益分析[J];公路;1994年09期 |
5 |
胡自林,彭立敏,刘胜利;中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计算模型[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6 |
黄红元;杨福基;;纵向通风隧道火灾场景的选择[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1期 |
7 |
李保明;周允将;崔引安;;鸡舍纵向通风的气流组织[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8 |
王颖;董希斌;;公路隧道通风体系的经济性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年03期 |
9 |
李权威;秦俊;唐海东;倪佳迪;廖光煊;周宇鹏;;纵向通风对正方形酒精池火燃烧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
10 |
张光鹏;雷波;田明力;;空气交换方法在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1期 |
11 |
曲淑英,刘希猛,董诰;结构的局部效应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0年04期 |
12 |
彭帆;;公路长隧道通风计算分析[J];公路工程;2008年03期 |
13 |
邓长平;;长大高速公路隧道通风与运行安全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02期 |
14 |
李欢欢;朱国庆;陈少松;张磊;张娟;;公路隧道中临界风速数值模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
15 |
郑晋丽;介绍挪威道路隧道通风、污染设计准则[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5年02期 |
16 |
朱勇军,聂玉文;茶林顶隧道通风设计[J];四川建筑;2005年01期 |
17 |
郑志敏;周孝清;赵相相;李庭哲;张燕;;隧道火灾状况下利用联络通道疏散人群的可行性研究[J];建筑科学;2006年02期 |
18 |
谢朝军;;纵向通风隧道防灾疏散设计问题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7年01期 |
19 |
金文良;;新七道梁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方案比较与分析[J];公路隧道;2009年01期 |
20 |
赵金锐,蔡小扬,徐威明;长大公路隧道不同纵向通风方式的选用[J];广东公路交通;199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