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乳山地区金矿床成矿信息研究与找矿方向探讨
【摘要】:本次研究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对本区的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研究,对乳山地区金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成矿信息进行了综合研究。
通过对控矿地质信息的研究认为,古元古宙荆山群变质地层有较高的含金丰度,与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具有相近的δ~(34)S值,认为荆山群是研究区金矿床成矿物质的初始来源,昆嵛山花岗岩与荆山群地层间呈渐变过渡关系且其内的荆山群残留体在各处产状大体一致,说明它是由荆山群地层经原地重熔交代而形成,在形成过程中昆嵛山花岗岩对成矿起到了媒质作用和催化剂的作用:在其形成时产生的富碱流体能将荆山群地层中的Au等成矿元素溶解出来带到成矿流体中,为以后金的富集成矿奠定了基础,成矿流体随高温的花岗岩浆向上侵位,加热下渗的大气降水,两者形成的混合热液在围岩中反复循环而不断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当上述的成矿流体被带到有利的成矿空间(断裂拐折和张扭形成的扩容带)时就沉淀富集成矿。煌斑岩的岩石化学分析表明,乳山地区与金矿成矿相伴生的煌斑岩为高钾质-钾质的碱性脉岩系,富碱(K_2O、Na_2O),具较强的还原能力(FeO含量均远高于Fe_2O_3含量),在哈克图解上,主要氧化物的变异规律表现出岩浆分离结晶演化的特点;微量元素的Pearce图呈现强烈的富集LILE(Rb、sr、Ba),强烈亏损过渡族元素(Cr、Ni等),稀土元素呈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配分模式,在有关源区性质判别的图解(Cr-Ce/Sr图解和Ce/Yb-Ta/Yb比值图解)上均显示富集地幔源区的性质。煌斑岩的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与金矿化有密切的联系。
构造控矿信息的研究表明,研究区金矿床具有似等距性、南北成串、北西成带,且大多数金矿产于两个强的构造成矿带,主要金矿床受多组断裂的控制,故矿床产于构造结点上,另外,由于受NEE向隐伏断裂的制约,同一条断裂带上相邻金矿的侧伏方向相反。
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表明金矿床分布在重力异常梯级带及重力异常轴扭曲地段和正负航磁异常分界线附近,特别是NNE向线状低磁异常带;含金黄铁矿石英脉与其它地质体比较,具有高阻高极化的特征。
对研究区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床具有Au、Ag、Cu、Pb、Zn、As、Sb、Bi等元素组合,矿体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为Hg、As、Sb,尾晕指示元素为Bi、Mo。
遥感分析表明,NNE向线性构造带叠加环形影像、NNE向线性构造带和NE向线性构造交汇部位,并有环形影像叠加以及EW向线性带两侧的NNE向线性带中,2—3km的范围内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在综合研究了金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成矿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成矿信息与金矿床之间的关联,提出了综合找矿信息标志,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指出了研究区金矿床的找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