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冰达坂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分析
【摘要】:韧性剪切带是现今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特别是韧性剪切带与成矿关系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项基金昌吉市萨日达拉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认为,新疆天山冰达坂韧性剪切带位于西天山东段,博罗霍洛山的东延,该韧性剪切带横穿测区中部,测区内剪切带及其冰达坂断裂两侧及红五月桥断裂以南地区的韧性、韧-脆性、脆性变形叠加的构造变形,形成了该区的主体变形特征。
测区内主断裂为冰达坂断裂和红五月桥断裂。其中冰达坂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以不同深度层次、不同变形行为和不同运动方向为特征的复合区域深大断裂。红五月桥断裂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多种性质的区域性断裂,但其规模次于冰达坂断裂。冰达坂韧性剪切带空间上为一条带状展布的强应变带,宏观上表现为一系列糜棱岩带和强片理化带变形带。变形地层主要为长城系、蓟县系变质岩系、前石炭系博霍特组和华力西期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等,其组成形式为平行带状韧性剪切带。
冰达坂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早期以右行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其间有左行韧性剪切特异性表现,中期为右行走滑的脆-韧性剪切变形,后期以脆性变形多次叠加为主。右行剪切变形最大主应力近东西向;后期脆性变形最大主应力为北西-南东向。
冰达坂韧性剪切带纵向上分带性较明显,由韧性剪切带的边部至中心,糜棱岩的构造变形是逐渐增强的。但并非是典型的由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的构造变形组合,而是局部不同构造变形层次岩石彼此叠加、相互穿插之特征。主体在冰达坂断裂南侧为强变形糜棱岩带,韧性、韧脆性变形明显,冰达坂断裂北侧和红五月桥断裂之间,以脆韧性变形为主,构造层次较前者低,后期普遍具有脆性变形叠加之特征。冰达坂韧性剪切带内,古差异应力值与岩石变形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冰达坂韧性剪切带内均匀应变富林图解为收缩应变(长椭球),以水平剪切-伸长型应变为特点;Fry法测定椭圆度R约为1.78;由统计意义上的总体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为轴对称长轴应变型。由变形纹、机械双晶、肯可带、包裹体测温等研究显示,冰达坂韧性剪切带形成温度属中-低温条件下。冰达坂剪切带内相关岩体全岩Rb-Sr和单颗粒锆石测年得出,早期中深部韧性剪切变形结束的时间约为302Ma左右,紧接着中期中浅部脆-韧性剪切变形可能持续到了二叠纪末期,之后为脆性变形叠加。区内发育与冰达坂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的金矿床,金矿体主要产于脆-韧性变形过渡带中形成的各种张性、张剪性裂隙或强弱变形过渡地段的扩容空间里。
|
|
|
|
1 |
郭洪方;;辽宁铁架山花岗岩变形与成因的显微构造分析[J];吉林地质;1993年03期 |
2 |
张拴宏,田晓娟,周显强;鲁西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磁组构分析及其构造意义[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9年01期 |
3 |
张拴宏,周显强;鲁西地区韧性剪切带显微构造研究及岩组分析[J];地质找矿论丛;1999年01期 |
4 |
胡能勇,伏庆是,王甫仁;湖南省韧性剪切系统基本特征[J];湖南地质;2002年01期 |
5 |
陈柏林,陈宣华,王小凤,杨风,桑少杰,陈正乐,王克卓,王亚非,杨屹,李学智;阿尔金北缘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J];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
6 |
郭威;周鼎武;任军锋;周小虎;桑海清;;陕西小秦岭华阳川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08年06期 |
7 |
樊光明;雷东宁;;祁连山东南段加里东造山期构造变形年代的精确限定及其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8 |
龚全德;徐桓;陈满;边红业;刘洪利;赵春荣;;内蒙古巴彦温多尔金矿床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J];现代矿业;2011年04期 |
9 |
陈柏林,杨农,吴淦国,叶得金,刘晓春,舒斌;甘肃北山南带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J];矿床地质;2002年02期 |
10 |
吴山;;龙门山彭灌杂岩体中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矿物岩石;1993年02期 |
11 |
李化启;许志琴;杨经绥;唐哲民;杨梅;;拉萨地体内松多榴辉岩的同碰撞折返:来自构造变形和~(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J];地学前缘;2011年03期 |
12 |
陈瑞保;张延安;;豫西峡河岩群层序及变形特征[J];河南国土资源;1993年02期 |
13 |
谢海英;毛卫红;胡世明;张卫东;;肖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国土资源导刊;2007年04期 |
14 |
Roy Kligfield Jean Crespi ;S.Naruk G.H.Davis;张春仁;;拉伸造山带的位移和应变模式[J];世界地质;1987年03期 |
15 |
F. Robert;A. C. Brown;骆辉;;魁北克阿比提比绿岩带西格马矿山太古宙含金石英脉:第一篇地质条件和脉系的形成[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7年02期 |
16 |
Jeong Hwan Kim;Weon Seo Kee;金伯录;;韩国和顺煤田淳昌剪切带的构造特征[J];世界地质;1993年03期 |
17 |
李鸿儒;周乐群;;鄂东北京桥—芳畈韧性剪切带初探及其含矿性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1994年01期 |
18 |
吉磊;江西武功山东区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特征[J];地质科学;1995年01期 |
19 |
樊光明,薛重生,杨晓松;江西田里和浙江游溪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意义[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20 |
黄银宝,丁春梅;柴北缘宽沟口—红旗沟韧性剪切带及其金成矿动力机制探讨[J];西北地质;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