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构造带旬阳—神河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摘要】: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主要是古生代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联合作用的结果,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以及构造单元的划分尚存在较多分歧。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尚需深化的方面。研究区位于武当陆块西侧的早古生代南秦岭旬阳盆地内,南、北两侧分别为牛山-平利地块与小磨岭地块,古生代处于扬子地台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大区秦岭地层区迭部-旬阳地层分区牛山地层小区。通过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旬阳-白河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历经两年多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在收集大量野外及室内地质资料与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该区各种构造形迹及其空间的展布方式、时间方面的演化序列,从而描述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研究区主要由郧西群和耀岭河群组成的过渡性基底和由古生界组成的沉积盖层组成。其过渡性基底由晚元古代耀岭河组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及沉凝灰岩构成。盖层由平行不整合于过渡性基底之上的下寒武统-中泥盆统碳酸盐岩-碎屑岩系构成。区内主要出露有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及晚古生代泥盆系,发育一套浅变质细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地层构造变形较强但变质程度较弱。
通过两年多野外地质调查和各种构造要素产状的收集,并经过室内的赤平投影,确定了研究区逆冲推覆体制下形成的轴面劈理的优势产状为23°∠39°,挤压体制下形成的褶皱两翼的优势产状为27°∠33°和192°∠46°;晚期脆性断层面的优势产状为21°∠47°和185°∠38°。本区地层总体的构造线呈北西西-东西向,面理的置换大致经历了三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褶皱以顺层掩卧褶皱为代表;逆冲推覆体制下形成的褶皱主要表现为紧闭尖棱褶皱以及区域上的不对称掩卧褶皱;挤压体制下形成的褶皱主要表现为圆柱状褶皱和区域上的一些复背向形构造。伸展体制下的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本区志留系与泥盆系之间的两条剥离断层以及韧性剪切带,包括一些S-C组构、拉伸线理、旋转碎斑构造等。逆冲推覆体制下的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一些推覆构造。挤压体制下的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区域上的一些高角度韧性逆断层。晚期脆性发展体制下的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区域上的脆性断裂。
结合前人对南秦岭构造演化研究的成果,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前印支期的伸展体制阶段;印支期的逆冲推覆-褶皱造山阶段;印支-燕山期的南北向挤压体制阶段;中生代后期到新生代的脆性发展阶段。
|
|
|
|
1 |
张寿广,魏春昱,杨崇辉;南秦岭造山带东段的变质作用研究[J];地学前缘;1998年04期 |
2 |
雒昆利,向连华,徐立荣;南秦岭缺碘区的紫阳县发现富碘泉[J];地质科学;2002年02期 |
3 |
李淼,张成立,苑克增,晏云翔;南秦岭迷坝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4 |
张复新,杜孝华,王伟涛,齐亚林;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J];地质科学;2004年04期 |
5 |
谢才富,熊成云,胡宁,李六权,常海亮,李劲松,管魁敏;南秦岭十里坪锑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的初步研究[J];矿床地质;2004年04期 |
6 |
;新书介绍[J];地质论评;2005年03期 |
7 |
查显锋;董云鹏;李玮;杨钊;万斌;杨晨;;南秦岭佛坪隆起的成因探讨——构造解析的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03期 |
8 |
祁思敬,李英;南秦岭晚古生代海底喷气-沉积成矿系统[J];地学前缘;1999年01期 |
9 |
胡云绪,曹宣铎;沉降曲线在造山带盆地研究中的应用——以南秦岭晚加里东期前陆盆地为例[J];地质通报;2002年Z2期 |
10 |
杨志华,朱志军,王北颖,周美夫,赵太平,苏生瑞,张虹波,赵晓宁;南秦岭山柞旬-安康地区的两次逆冲推覆和Ⅱ型造山带基本特征[J];西北地质;2002年01期 |
11 |
刘淑文,王涛,薛春纪,李秉新;南秦岭古生代隐伏基底分布特征及对金属成矿的控制[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3期 |
12 |
刘淑文;王涛;曾荣;薛春纪;唐永忠;;南秦岭旬阳志留系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8年03期 |
13 |
董云鹏;查显峰;付明庆;张茜;杨钊;张燕;;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J];地质通报;2008年09期 |
14 |
刘家军;吴胜华;柳振江;苏文超;王建平;;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中毒重石矿床成因新认识——来自单个流体包裹体证据[J];地学前缘;2010年02期 |
15 |
杨宗让;;扬子克拉通北缘加里东期“三叉”裂谷系及其演化历史初析[J];西北地质;1992年01期 |
16 |
王宗起,陈海泓,李继亮,郝杰,赵越,韩芳林,郝俊武;南秦岭西乡群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科学D辑;1999年01期 |
17 |
凌文黎,程建萍,王歆华,周汉文;武当地区新元古代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南秦岭晋宁期区域构造性质的指示[J];岩石学报;2002年01期 |
18 |
吴胜华;刘家军;张鼐;柳振江;;南秦岭钡成矿带重晶石与毒重石成矿特征[J];现代地质;2010年02期 |
19 |
崔建堂;韩芳林;张拴厚;王根宝;王北颖;王学平;彭海练;王金安;郭岐明;彭俟英;崔海曼;;南秦岭西乡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J];陕西地质;2010年02期 |
20 |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南秦岭中~晚元古代火山岩性质与前寒武纪大陆裂解[J];中国科学D辑;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