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地裂缝钢筋混凝土桥梁破坏机理的物理模型试验
【摘要】: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是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保证。在公路、铁路、城市和农村道路交通以及水利等建设中,为了跨越各种障碍或是建立立体化的交通,必须修建各种类型的桥梁,从而使其成为陆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公路交通中,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与钢筋混凝土桥梁)是最主要的桥梁形式。
随着西安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西安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西安先后出现了14条地裂缝带,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它们对已建的某些桥梁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探究地裂缝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机制、桥梁跨越地裂缝带破坏模式等问题意义深远。
本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4021)资助。通过钢筋混凝土桥梁跨越地裂缝的大型(1:5)结构模型试验,利用沉降平台模拟地裂缝活动,采用沉降杯、高精水准仪、钢弦式压力盒、位移计、应变片等测试元件,研究西安典型地层埋深12.5m范围内地裂缝活动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影响机制,得出混凝土桥梁在地裂缝带影响下的应力应变特征,确定混凝土桥梁的受力模式,为混凝土桥梁跨越地裂缝段的结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裂缝与混凝土桥梁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混凝土桥梁结构在地裂缝影响下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并与模型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为市政工程中通过地裂缝段的桥梁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
|
|
|
1 |
马志飞;;地裂缝:地球上难以愈合的伤口[J];城市与减灾;2009年03期 |
2 |
马志飞;;地裂缝:地球上难以愈合的伤口[J];生命与灾害;2009年04期 |
3 |
王景明;陈树强;;陕西泾阳地裂缝灾害及其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1989年01期 |
4 |
丰继林;地裂缝灾害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S1期 |
5 |
董东林,武强,孙桂敏;山西临汾市地裂缝GIS预测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年04期 |
6 |
董东林,武强,孙桂敏,姜振泉,隋旺华,田宝霖;临汾地裂缝灾害与地下水开采相关关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7 |
武强,董东林,武雄,姜振泉,隋旺华,钱增江,傅耀军,徐建芳,张伟;临汾市地裂缝灾害模拟与灾情预报的GIS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0年04期 |
8 |
董东林,武强,钱增江,孙桂敏,姜振泉,隋旺华,陈佩佩,田宝霖;临汾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其与地裂缝灾害关系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
9 |
王海刚;;北京市顺义地区高丽营地裂缝灾害照片说明[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3期 |
10 |
董东林,孙桂敏,武强,姜振泉,隋旺华;地层条件与地裂缝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3期 |
11 |
董东林,武强,姜振泉,隋旺华,魏学勇,张开军;析临汾地裂缝之地质成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2 |
沙晓军;;从江阴市地裂缝产生及控制发展过程看地下水禁采的效果[J];江苏水利;2006年07期 |
13 |
张晶;张铁奎;张业成;;我国内生地裂缝灾害概况[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2年02期 |
14 |
王景明,倪玉兰,刘金峰,赵文强;河北省地裂缝灾害与成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S1期 |
15 |
张占兵;李昌存;姜升;;EH4在地裂缝探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2期 |
16 |
贾三满;刘明坤;田芳;赵守生;;北京地区地裂缝分类及防治措施[J];城市地质;2011年02期 |
17 |
魏晓鹏;王润福;;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时空分布规律及防灾对策[J];华北国土资源;2009年02期 |
18 |
赵忠海;;北京地区地裂缝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
19 |
符继卫;;矿区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灾害探析[J];山西焦煤科技;2011年07期 |
20 |
李新生;王静;王万平;王朋朋;宋彦辉;李忠生;张福忠;彭建兵;李喜安;;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