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尼勒克胡吉尔台一带二叠系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中天山尼勒克胡吉尔台一带二叠纪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从野外产出状态、岩相学、岩石组合、沉积环境、生物化石分析、上下地层接触关系、构造环境等方面,对研究区该套沉积地层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及综合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
1.通过调查,厘清了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及其内部各组段间的接触关系。其与上覆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断层接触,下部被岩体侵吞,未见底。
2.经过调查研究,新发现了乌兰萨依组的存在,确立了其时代为早二叠世。
3.早二叠世乌兰萨依组见有波痕、雨痕及泥裂等重要沉积标志。从区域上看,由西向东,地层厚度变化很大,巩留龙口水电站最薄,仅出露21m,向东至尼勒克胡吉尔台地区最厚,达到813.77m,再向西到新源县八音居力克一带又变薄,经分析认为,该组为一套稳定的泛湖相沉积。
4.早二叠世乌朗组主体为双峰式火山岩系,证明了后碰撞的松弛拉张使伊犁盆地拉伸再现陆壳火山裂谷。
5.晚二叠世晓山萨依组碎屑岩依据其岩石组合、颜色、结构、构造、砾石的分选性、磨圆度等和原生沉积构造等特征,以及所含化石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其为干旱、炎热气候的氧化条件下的河流相—湖泊相沉积。
|
|
|
|
1 |
何深平;;新疆伊梨尼勒克胡吉尔台煤层气含量测试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