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潜力研究
【摘要】: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重要的成矿带,也是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发育的成矿带之一。其中,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该成矿带的典型矿床。该矿床成矿岩体小,岩体基性程度相对低,矿床规模大,工业矿体分布较为集中,矿石品位高,从而为研究该类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有利条件。论文选择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对象,通过岩石学、矿物学、PGE地球化学以及Nd、Sr、Pb、Os同位素等的分析测试,对喀拉通克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硫化物熔离机制、铂族元素的赋存规律、铂族矿物成因和同位素体系间“脱耦”等问题,建立了成岩成矿模式。并通过研究喀拉通克矿床的铂族元素、铜、镍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综合对比喀拉通克、金川、黄山东、白马寨和Voisey'sBay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铂族元素特征,对喀拉通克矿床的成矿潜力进行分析,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
(1)利用ICP-MS分析测试了岩石、矿石的PGE含量,并对铂族矿物(PGM)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分析数据丰富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研究资料。
(2)研究了铂族矿物的粒径、寄主矿物等微观特征,并通过质量平衡计算、相图分析探讨了该矿床铂族矿物的成因和形成过程,不仅为铂族元素选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为成矿作用和铂族元素富集规律研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3)相似的铂族元素配分曲线和大多数硫化物Co/Ni比值小于1,表明该矿床Y1-Y9岩体群和G21岩体来自同一岩浆系统,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这与岩石主量元素提供的成因信息一致。
(4)区域构造、岩石组合、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喀拉通克矿床形成于早二叠世后碰撞伸展阶段的拉张环境,岩浆源区由被消减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和软流圈地幔物质组成,且以软流圈地幔物质为主。岩石圈伸展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在软流圈物质加热下地幔楔发生14%的部分熔融,产生铂族元素不亏损的初始岩浆。
(5)PGE特征显示喀拉通克成矿母岩浆为高镁拉斑玄武质岩浆,组成类似于金川母岩浆,为携带大量硫化物熔体和橄榄石等矿物的“晶粥”。在深部岩浆房,初始岩浆局部混染少量地壳物质,橄榄石、辉石和铬铁矿等矿物发生分离结晶作用,使得岩浆中硫化物达到饱和而熔离,少量硫化物预先熔离伴随橄榄石等的丢失,导致成矿母岩浆亏损铂族元素。
(6)选择性混染导致岩浆中Os的含量和初始Os同位素组成增高,而对Sr、Nd、O同位素体系的影响较弱,造成Os、Sr、Nd、O同位素问发生“脱耦”。
(7)喀拉通克矿床铂族矿物以Pt、Pd、Ni的碲化物、铋化物固溶体系列矿物为主,分布不均一,主要分布在磁黄铁矿、镍黄铁矿等硫化物中。粒径多在3-5um。矿物组合、质量平衡计算和相图分析显示,铂族元素主要以铂族矿物的形式存在,多数铂族矿物为岩浆熔离成因,个别矿物颗粒可能为热液叠加作用的产物。
(8)喀拉通克矿床浸染状矿石宏观上具有最先成矿的特点,相似的Pd/Ir、Pt/Pd、Cu/Pd比值及IPGE与PPGE之间分异不明显,说明浸染状矿石是含矿岩浆较快速度冷凝与就地结晶分异的产物。而致密块状矿石宏观上晚于浸染状矿石侵位,具有岩浆通道贯入成矿的特征,IPGE比PPGE更加亏损,且IPGE与PPGE之间分异显著,这意味着硫化物熔体在深部岩浆房与更多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反应,而后贯入到构造破碎带,经历单硫化物固溶体分离结晶后形成块状矿石。
(9)在考虑矿床成岩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的基础上,以成矿作用和深部成矿过程为核心,建立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
(10)喀拉通克、金川、白马寨、黄山东和Voisey's Bay铜镍矿床均经历了深部硫化物熔离作用,硫化物熔离导致母岩浆亏损PGE,但对Ni和Cu而言可能起到预富集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勘查深度内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PGE成矿潜力有限,而铜、镍的成矿潜力较大。
|
|
|
|
1 |
胡旺亮;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概念模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2 |
李本海,易爽庭,薛秀娣;喀拉通克Ⅰ号铜镍硫化物矿床中贵金属元素矿物及其产出特征[J];新疆地质;1991年04期 |
3 |
潘振兴;许程;田战武;孙保平;申文环;;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及新的找矿方向[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1期 |
4 |
;某铜镍硫化物矿床陨铁状矿石的成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年Z1期 |
5 |
黄杰;刘耀辉;莫江平;;桂北宝坛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J];矿产与地质;2007年04期 |
6 |
杨永强,陈永良,程丽红;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J];地质找矿论丛;1998年03期 |
7 |
田斌;;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2008年01期 |
8 |
陈世平,王登红,屈文俊,陈郑辉,高晓理;新疆葫芦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J];新疆地质;2005年03期 |
9 |
张作衡;;关于《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年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一文中γ_(Os)值计算错误的更正[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6年01期 |
10 |
史冠中;;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与成矿机制综述[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6期 |
11 |
郗爱华;蔡元峰;葛玉辉;孙国胜;李碧乐;;四平山门Cu-Ni矿化辉长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08年01期 |
12 |
郝梓国,王希斌,鲍佩声,毛景文,乔德武;论断陷槽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J];地质找矿论丛;1992年01期 |
13 |
孙平;张成国;赵光剑;;吉林省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J];吉林地质;2008年02期 |
14 |
余祖成;加拿大萨德伯里矿田的构造型式及其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15 |
李月臣;赵国春;屈文俊;潘成泽;毛启贵;杜安道;;新疆香山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J];岩石学报;2006年01期 |
16 |
李士彬;胡瑞忠;宋谢炎;陈烈锰;沈能平;;硫化物熔离对岩浆硫化物含矿岩体中橄榄石Ni含量的影响——以金川岩体为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年02期 |
17 |
贾志永;张铭杰;汤中立;李文渊;任立业;胡沛青;;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作用过程[J];矿床地质;2009年05期 |
18 |
杨言辰,孙德有,马志红,许文良;红旗岭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及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5期 |
19 |
郗爱华;顾连兴;李绪俊;郑远川;;中国北方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吉林红旗岭矿床为例[J];地质学报;2006年11期 |
20 |
胡克兵;姚书振;屈文俊;杜安道;敖松坚;;新疆东天山葫芦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物质来源示踪研究[J];岩石学报;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