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
基础隔震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在维持结构正常使用的同时保护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隔震装置将建筑基础和上部结构分开,减小了地震作用,改变了传统结构依赖增加自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地震作用的抗震模式。本文研究一种新的隔震结构——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结构。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隔震体系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后总结出隔震原理。并对几种已有的隔震结构做出对比分析,说明了当前隔震体系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一系列有复位功能的隔震体系,并进行性能的隔震分析对比,得出它们的优缺点。
(2)提出本文所研究的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以及本文研究的方向与重点。说明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技术的工程设计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提出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体系的计算原理及模型;得出结构计算的单向及双向运动微分方程。计算这种隔震结构在简谐波作用下的响应,对三种参数的椭球体的单向及双向运动计算,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种隔震结构的减震是很明显的。
(4)利用MATLAB编程并结合SIMULINK仿真技术来分析求解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结构动力方程。采用三种地震波,对工程实例进行验证计算分析。结合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认为椭球体滚动基础隔震方法对中低层结构有很大的实用性。
|
|
|
|
1 |
程玉兰;隔震建筑结构地震动力响应时程分析[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2 |
黄建文,赵斌,高兑现;基础隔震对结构鞭梢效应的控制作用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3 |
赵斌,梅占馨;日本建筑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4 |
吴子燕,赵玉立;滑动隔震建筑物的基础板与隔震层间的运动状态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S1期 |
5 |
李刚,杨迪雄,程耿东;基于功能的基础隔震结构一体化优化设计[J];应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
6 |
王成,王启川;工程结构隔震分析[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7 |
江宜城,唐家祥;多维地震动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2002年02期 |
8 |
倪国葳;张玉敏;赵亚敏;;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
9 |
李爱群,毛利军;并联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隔震层参数的优选[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2期 |
10 |
黄襄云,王清敏,丰定国,姚谦峰;自动复位基础隔震体系的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2000年03期 |
11 |
王建强,姚谦峰;基础隔震单层偏心结构扭转地震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1期 |
12 |
朱涛,杜婷,罗利华;基础隔震设计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2期 |
13 |
王文亮,丁海成,梁启智,复旦大学;基础隔震的主动控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4 |
段绍春;地震作用下的基础隔震滑移分析[J];丹东纺专学报;1997年04期 |
15 |
黄建文,郭秉山,赵斌;基础隔震建筑楼层上设备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6 |
江宜城,唐家祥;单轴偏心的单层隔震框架结构地震扭转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99年04期 |
17 |
赵斌,吴敏哲,梅占馨;基础隔震减小建筑顶部附属物动力反应的原理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8 |
付李宁;周祥瑞;于勇;徐家云;;建筑物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隔震研究[J];建材世界;2009年01期 |
19 |
王建梅;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新措施——橡胶垫基础隔震减震[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20 |
李向真,俞虹桥;新型单自由度基础隔震体系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