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的GAP分析
【摘要】:人类的活动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致使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一直以来人类为缓解和降低物种的灭绝速度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都收效甚微。这主要是由于以往仅注重一些濒危物种的保护,而对普通物种和其所处的生态系统考虑的较少。本论文将国外的GAP分析技术引入我国,并将其应用于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
本文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植物与生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利用分级热点探测的原理与方法,采用“3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野外考察,以植物群丛为生态系统的代表,以湿地易危濒危植物物种作为物种多样性的代表,研究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区域尺度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GAP分析方法,分析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找出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多样性未保护的热点地区,并分析其优先保护顺序。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存在着很大的保护缺陷,拂子茅、牛鞭草、芦苇群丛,狭叶甜茅、湿苔草群丛,二柱苔草、湿苔草、膜囊苔草群丛,灰脉苔草、狭叶甜茅、小叶樟群丛以及乌拉苔草群丛并未得到任何保护。6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手掌参、核桃楸、沼兰、穿龙薯蓣、钻天柳、软枣和猕猴桃)在保护区内没有分布,没有得到任何保护,10种国家级保护植物的保护比例不到10%,也没得到较好的保护,以及区域级湿地易危物种三花龙胆、鸭跖草、白花驴蹄草及省级濒危物种十字兰等都未得到充分保护。本论文共找到30个热点地区,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确立首先保护高高相关的热点地区,即海拔较高的湿地地区其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其次保护高低相关的地区(中心高周围低),即被耕地破坏而形成的孤立湿地或环型湿地。
本文不但为三江平原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