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所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为主要内容,研究“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每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进一步分析了提出“三个代表”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从国际上看,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在政治上是为了应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挑战;在经济上,是为了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文化上,是为了迎接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科技上,是为了适应新科技革命挑战的需求。
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三个代表”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为了解决由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引起的各种利益关系,更好地完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承担的双重使命。
从党内看,提出“三个代表”是为了总结党的历史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以便得出必要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是为了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为了在21世纪党的建设规划蓝图。
第二部分,分别分析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它两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三者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体。
第三部分,着重研究了“三个代表”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提出“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近8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50年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思考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是在新世纪里确保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行动指南。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261
|
|
|
|
1 |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2 |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3 |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4 |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5 |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6 |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7 |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8 |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9 |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10 |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