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能源与国际政治

王亚栋  
【摘要】: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在当代,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国际政治也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能源与国际政治的关系进行历史的理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各国能源战略以及国际能源战略竞争形势进行梳理和分析,以确立中国的能源战略、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本文从能源的科技、经济分析入手,论证了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导致了能源与国际关系的互动作用。正因为能源对国际关系的巨大影响,各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制定、实施了不同的能源战略,各种能源战略之间的竞争引发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的演变和发展。在明了世界能源大形势大格局的情况下,中国也制定出自己的能源战略以维护中国21世纪的能源安全。由此,形成了层层相扣的递进式结构,各章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能源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能源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是能源与国际政治发生关系并进而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也是我们整个“能源与国际政治”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的研究以对能源的科技、经济分析为切入点。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回顾世界能源开发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以客观的、历史的眼光展开对能源的分析。对能源与科技革命、能源与人类文明、能源与经济增长、能源与国际贸易等关系探讨则具体论证了能源对人类生活、生产等社会各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这对能源和国际关系也不例外。能源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决定了它势必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能源既是国际政治竞争中的重要目标,又是达到一些战略目标的有效的、必要的手段。同时,能源因素不仅参与了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塑造,而且还是在国际政治格局变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能源在国际冲突和战争中的作用是能源直接影响国际关系的最佳例证,而能源价格波动则对国际关系产生着更长期和深WP=3刻的影响。 能源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载体是世界主要国家与国际组织的能源战略。本文有目的地选择了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影响比较大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如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欧佩克等,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展开分析。国家和国际组织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也就不同。象美国就侧重于分析其能源现状以及其国内能源政策,特别是重点分析美国在全球构筑的能源战略框架。“欧佩克”一节则不仅分析其现在的能源政策,还对它建立发展以来的政策做简要的历史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它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求对欧佩克的能源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与国际组织的能源战略的介绍、评价,为进一步分析世界能源战略竞争的整体形势与格局打下了基础。 各国能源战略的相互影响与竞争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从墨西哥湾时代演变到波斯湾时代,又进一步发展到中心与外围对峙的新格局。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世界能源心脏地带和能源战略枢纽国家,并出现了能源全球化与地区化并存的新趋势。由于中东、中亚地区已经或即将对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的演变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之加以重点分析。 了解世界能源战略竞争形势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能源安全。明了中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源供应、消费现状是维护中国能源安全的前提。针对中国能源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本研究详细论证了21世纪维护中国能源安全应采取的国内政策和国际战略,分析了能源因素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影响,最后总结提出了维护中国21世纪能源安全的十大政策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敏;透视日本能源战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4期
2 永谦;“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J];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03期
3 卢岩,王蕴;东北亚能源合作与日本外交政策[J];当代亚太;2005年06期
4 苗俊杰 ,黄蕙 ,邹昌钦;中国能源战略走向[J];瞭望;2004年15期
5 孙涛;;我国能源立法初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日本能源战略对我国的启示[J];求知;2009年09期
7 王振华;替代能源:美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J];瞭望;2004年17期
8 张勇;黄晓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法律选择[J];河北法学;2008年08期
9 刘雅馨;张用德;吕古贤;;后石油时代,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思考[J];当代世界;2010年09期
10 田燕;;从俄乌天然气之争看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意图[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11 沈小钰;;美国能源战略与对非能源外交[J];当代世界;2010年04期
12 斯蒂芬·赫德兰;李承红;;危机中的俄罗斯:一个超级能源大国的终结[J];俄罗斯研究;2010年02期
13 夏立平;;当前美国国际能源战略及中美能源合作趋势[J];美国问题研究;2005年00期
14 陈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J];中国报道;2006年05期
15 韩立华;;中国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J];领导文萃;2007年06期
16 剧倩倩;;新世纪我国对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以常规能源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17 鲍晟;;能源的中国式难题[J];南风窗;2009年03期
18 王文明;;新全球化时代的俄美能源关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9 王恒;廖勇;;金融危机中的世界能源秩序与我国能源外交[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0 韩民青;科学能源观与中国能源战略[J];唯实;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晨;马影辉;邵广义;;太阳能供电器推广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初探[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小玉;康强;;论循环经济与绿色GDP[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3 康军年;;降低180kA铝电解槽炉底压降的节能方法初探[A];全国铝电解槽生产技术与操作技术学术报告和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廖汉光;;地源热泵在欧美国家的发展概况[A];第二届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城市级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伟;郑国良;;矿井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可行性分析[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包巍;卢济事;包武;方志坚;林琰;;以沼气为能源的生态温室微机调控的探讨[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纪念学会建会20周年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裕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入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英;董华;;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和节能措施[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晓映;陈兴才;刘长寿;;汽车普及后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探究[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10 范维唐;;21世纪中国能源[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黄琳;中东能源因素对大国能源战略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潜旭明;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徐振川;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地域能源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袁新华;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王俊峰;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阚海东;上海市能源方案选择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及其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杨亚辉;K_2La_2Ti_3O_(10)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分解水活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项乔君;城市交通系统汽车燃油消耗研究[D];东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莲;冷战后巴西能源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旭红;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能源战略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林静;奥巴马新能源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1年
4 彭菲;建筑表皮的思索[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张伟健;韶冶ISP过程资源、能源、环境评价和改进措施[D];中南大学;2004年
6 周迪;中印能源战略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勇卫;我国能源需求预测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乔君;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风电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王柏;论冷战后日本能源战略[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印铁;冷战后韩国的能源战略及其绩效[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网;总体能源战略亟待制定[N];中国石化报;2001年
2 ;暑期电力缺口成定局 能源战略亟待多元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3 范正斌;欧美能源战略大不同[N];中国石油报;2002年
4 ;日本的能源战略[N];中国电力报;2001年
5 李慧莲;能源战略不能摇摆不定[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青文;欧盟战后采取新的能源战略[N];中国电力报;2003年
7 辛华;能源战略五大特征[N];中国矿业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秦海波 刘晓辰;能源战略 围着“煤”转[N];经济日报;2005年
9 冯嘉雪;我能源战略应放宽视野[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0 杨朝英;能源战略转身须跨三道坎[N];人民政协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