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监测地球大气
【摘要】:
GPS全称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它能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大地
测量和地球动力学服务,并且很可能成为今后发射的地球低轨卫星
的主要定轨工具之一。90年代以前,GPS技术在其应用领域的数据处
理过程中,一般是将大气的影响作为噪声予以改正和消除。随着
GPS应用和测量精度的提高,大气的传播改正已成为可探测的有用
信号,并由此而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由卫星动力学、大地测量学和气
象学交叉派生出来的学科-GPS气象学。它的两大分支是地面GPS技
术和星载GPS无线电掩星技术。
为地球科学服务的星载GPS技术用GPS系统对低轨卫星进行精密
定轨,它在大地测量、气候学、气候模型和电离层成图方面已经取
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而无线电掩星技术是源于60年代起始的探测
太阳系行星大气层和电离层的技术。我们在本文所探讨的星载GPS
无线电掩星技术是上述两种技术的结合。星载GPS无线电掩星技术
能提供掩星点(其对应的地面位置称为地面测点)上空大气的温度、
压力和水汽的剖面分布,相对于传统的大气测量技术,例如无线电
探空气球,它具有垂直分辨率高、全球分布均匀和费用低等优
点。1995年4月3日,美国小型卫星Microlabl被发射到距地面750km高和
70°倾角的轨道上,用以进行GPS气象学研究。这次实验被称为
GPS/MET计划。
在本文中,首先对星载GPS卫星精密定轨的动力学模型、测量
模型及资料处理过程作了理论分析。然后,详细讨论使用掩星资料
反演大气参数廓线分布的理论和方法,并得到了计算实例。
实现掩星事件的地面测点在地球表面上某个区域内每隔一定
时间重复无疑对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气象和大气的研究上有很大
的好处。本文提出一种用低轨通约卫星的方法来控制地面测点的设
想。模拟地球低轨道(LEO)卫星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使掩星
事件的地面测点在60-200天左右内,漂移小于100公里。
.
OPS掩N拙术敝测地球大气 卜
.
小义们“先对显敝0陀卫贝*,Y密定轨进行了J’DI论分析,上业工作
有:
选择适当的动力学棋型;
..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型;
确定待估参数和资料处理过程;
星载GPS卫星精密定轨软件的初步编制;
@对使用掩星资料反演大气参数廓线分布部分做了以下工作:
由掩星资料反演地球大气参数计算方法和完整计算公式的确
定;
综台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对掩星资料反演地球大气参数方法的
.、__、___.t。___、._。__,_,_,_,。l_
一 误差源和分辨率等关键问题作了仔细分析;
反演计算方祛软件的编制;
计算了地球大气参数反演实例,并对此作了分析和讨论。
.
为监测区域地球大气,设计了LE O卫星轨道,其内容包括:
提出了设计LEO卫星以实现监测区域地球大气的设想,并得到了
_国外同行的认可;
@——·。。、.、。、v、
对GPS和LEO卫星的轨道特征以及由它们确定的掩星事件对应的
地面测点的分布规律作了仔细分析,得到设计通约地球低轨卫星
可以控制掩星事件的地面测点的结论;
@.从理论上分析并设计完整的LEO卫星轨道搜索过程;
设计了在考虑主要摄动因素以后的掩星事件地面测点计算方
法,用以检验最终的LEO卫星设计结果;
@·LEO卫星设计方法完整程序的编制;
计算了一些设计实例,得到了使用我们的方法可以使掩星事件
的地面测点在 60—200天左右内,漂移小于 100公里的结论。其中的
一个实例可以做到掩星事件的地面测点维持在上海地区附近(范
.__。__-。__一、______
’围是 100krnXI 00kin)220天左右。
.
.
.
OPS地*仪术洲测地球大气V
.
今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包括:
建立完整的星载GPS定轨软件,完成后将能实现多星同时定轨,
@并且对GPS资料、激光资料等多种数据实现联合处理;
完善掩星资料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求解方法和误差分析方法,
并将掩星反演大气参数结果与天气预报及气候模型结台,以增进
@数值天气预报能力;
设计监测中国主要城市和灾害多发地区的LEO卫星星座,另外,
对LEO卫星定期的姿态调准进行研究,以增加它的使用寿命;
目前的GPS卫星轨道对于我们为监测区域地球大气为目的轨道设
@计要求并不是最佳的,因而成为我们进一步提高LEO卫星轨道设
计效果的一大限制。如果建立专门为掩星技术服务的G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P412.27;P228.4
|
|
|
|
1 |
蒋虎;空基GPS遥感地球大气参数方法研究[J];测绘学报;2001年03期 |
2 |
蒋虎,黄珹,严豪键;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误差分析及应用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1期 |
3 |
蒋虎,黄珹;低轨卫星轨道误差对中性层延迟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
4 |
黄栋,黄城,李金岭,严豪健,虞南华;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监测地球大气[J];地球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
5 |
季善标,朱文耀,熊永清;精密GPS卫星钟差的改正和应用[J];空间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
6 |
曾桢,胡雄,张训械,Makoto Abo;无线电掩星和激光雷达观测结果比较[J];空间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
7 |
朱文耀,黄珹;我国低轨道卫星定轨精度分析[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8年00期 |
8 |
张训械,P.Hoeg,G.B.Larsen,Stig Syndergaard,Martin B.S,Jakob G.R,S.Fukao,Kiyoshi lgarashi,Seiji Kawamura;奥斯特/GPS掩星与地面雷达联合观测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初步结果[J];全球定位系统;2000年03期 |
9 |
黄栋,严豪健,黄珹;GPS无线电掩星监测地球大气技术中的一种长时间序列地面测点方法[J];天文学报;2000年01期 |
10 |
蒋虎;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影响[J];天文学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