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研究
【摘要】:
逆转录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命周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目前最成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治疗靶点之一,逆转录酶抑制剂在AIDS治疗中必不可少。现有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快速出现使得寻找新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工作更为紧迫。天然产物是新药的重要来源,如能对天然产物粗提物进行HIV逆转录酶抑制活性筛选将极大地提高发现新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效率。因此,本文以发展可用于天然产物粗提物的HIV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为目标进行了研究。
首先,创新性地将异相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与HIV-1逆转录酶催化的逆转录反应相结合,构建了新的HIV-1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这一方法借助digoxigenin和抗digoxigenin抗体进行捕获,可以有效避免天然产物粗提物中内源性生物素带来的干扰;检测中使用的异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天然产物粗提物自身对检测准确性带来的干扰。实验证实了其可行性。
其次,对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新方法简便、快速,可以准确定量检测HIV-1逆转录酶活性,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证实所开发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天然产物粗提物中内源性生物素带来的干扰,准确检测纯物质和天然产物粗提物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而且可用于分离提取时的活性跟踪。
最后,将该方法用于海绵天然产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评估海洋生物粗提物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分离前后的活性跟踪,并进而指导下一步的分离。
|
|
|
|
1 |
柳钟勋,左增艳;微生物来源的细胞膜酶抑制剂的研究——Ⅰ.碱性磷酸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4年03期 |
2 |
李冰;吕雪飞;耿利娜;邓玉林;;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对单胺氧化酶与犬尿胺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5期 |
3 |
柳钟勋,左增艳;微生物来源的细胞膜酶抑制剂的研究——Ⅱ.放线菌2042产生的碱性磷酸酶抑制剂的初步探讨[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4年03期 |
4 |
吴自清;;原油破乳剂的性能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2007年06期 |
5 |
冯文芳;张丽;刘东方;李克勋;;生态村污水处理技术筛选方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
6 |
木古丽;乌兰;;筛选优良性能酸奶发酵剂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
7 |
;铅锌混合浮选中无氰抑制剂的工业试验[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78年04期 |
8 |
历学俊;;腐植酸钠是褐铁矿的有效抑制剂[J];腐植酸;1981年02期 |
9 |
王元泷;用抑制剂控制PVC发泡材料化学压花过程的研究[J];塑料工业;1986年06期 |
10 |
杨传华;乙烯裂解装置结焦抑制剂主要发展动向评述[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4年03期 |
11 |
陆欣,王申贵;煤炭腐植酸脲酶抑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Ⅰ.对土壤脲酶活性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腐植酸;1994年04期 |
12 |
裘俊红,郭天民;甲烷水合物在含抑制剂体系中的生成动力学[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8年01期 |
13 |
;联化完成一氯乙烷抑制剂国产化[J];氯碱工业;2000年10期 |
14 |
张小平,张依华,梅平,李国平;钻井泥浆抑制剂JFT的实验研究[J];湖北化工;2002年03期 |
15 |
罗惠华,钟康年,魏以和,王玉林;抑制剂W-98在瓮福磷矿反浮选中的选矿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16 |
单石灵,徐志达;乙烯裂解炉结焦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5年08期 |
17 |
刘鹰,刘植昌,徐春明;异丁烷与2-丁烯在含有抑制剂离子液体中的烷基化反应[J];化工学报;2005年11期 |
18 |
廖桂红,贺红武;正碳离子样的过渡态类似物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5年06期 |
19 |
石莹;张宏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年06期 |
20 |
陈小锋;崔斌;王瑛罡;;长庆气田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浅议[J];天然气与石油;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