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上升流演变机制研究
【摘要】:上升流是近海最重要的海洋过程之一,通过垂向输运过程对海域温盐垂直结构和营养盐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是海洋渔场形成的重要动力环境,也为赤潮爆发提供条件。长江口邻近海域存在大面积上升流区域,包括浙江沿岸上升流区和长江口外海域上升流区等。因此,研究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形成和演变机制,对渔业生产和赤潮防治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2007年夏季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资料NGSST海表温度和CCMP风场,研究了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上升流强度和空间分布的演变。通过EOF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上升流对海域内SST异常的影响,并借助ROMS数值模拟探讨了夏季上升流的短期演变机制。
EOF分析结果表明,夏季上升流强度和范围存在明显变化,是引起该海域SST异常的重要原因。大气温度强迫是影响SST异常的首要因子,使SST异常呈现整体一致的趋势,而台湾暖流的入侵和地形因素使SST异常的空间变率呈现不均匀分布;风场引起的上升流是影响SST短期变化的关键因素;长江冲淡水与海水混合形成的羽状锋诱导长江口外海域形成上升流,对该区域的SST异常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潮汐运动诱导的上升流也引起SST异常,但影响较为有限。模态结果还显示,各动力因子产生的SST异常的空间分布形态与地形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
运用ROMS模式模拟了长江口邻近海域多处上升流,包括浙江沿岸上升流、水下河谷附近上升流和启东附近上升流等。夏季西南风和正的风应力旋度加强了上升流的强度,是局地上升流短周期变化的关键因子,风应力旋度和沿岸风应力对上升流演变的影响具有相当的量级。潮汐运动除了通过正压效应和斜压效应诱导上升流外,还通过影响长江冲淡水的转向和扩展路径影响上升流的形成和演变;潮混合影响着长江口水下河谷附近和启东附近上升流变化,并使其呈现出天文潮运动的月周期性,而对浙江沿岸上升流影响很小。地形变化影响着上升流中心的分布位置和形态,陡而窄的海底凸起容易在其顺流侧形成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并在逆流侧诱导下降流;缓而宽的斜坡不易形成上升流中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31.2
|
|
|
|
1 |
何发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上升流演变及其与渔业的关系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3期 |
2 |
颜廷壮;浙江和琼东沿岸上升流的成因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2年03期 |
3 |
黄荣祥,翁学传;闽中沿岸上升流特征和成因分析[J];热带海洋;1996年01期 |
4 |
潘玉萍,沙文钰;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J];海洋预报;2004年02期 |
5 |
;简讯[J];海洋科学;1989年02期 |
6 |
谢柳森;印度洋大西洋上升流的长期变化及其与爱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关系[J];海洋湖沼通报;1994年02期 |
7 |
李冠成,王秉坤,李明,范喆,王莉,王淑军,卢佃清;不同水深处人造海洋上升流和海洋渔场及相关技术研究[J];海洋科学;2004年11期 |
8 |
罗义勇,俞光耀;风和台湾暖流引起东海沿岸上升流数值计算[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9 |
;知识快餐店[J];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2002年11期 |
10 |
吕炳全,王红罡,胡望水,沈伟锋,张玉兰;扬子地块东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