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海藻和滤食性贝类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
【摘要】:
无机营养盐是海水鱼类养殖主要的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在“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理论的指导下,将鱼类与其他养殖种类进行混养的综合养殖模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室内封闭水体中进行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同种异名黑鲪)分别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混养试验,监测了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变化规律,测定了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探讨了藻贝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主要结果如下:
鱼类单养系统中,春季(17.1±2.5℃),水体无机氮的存在形态前期主要为氨氮,后期硝态氮含量迅速上升,水体磷酸盐含量较低;秋末(12.0±3.7℃),氨氮始终是主要的无机氮污染物,水体磷酸盐含量较高。
龙须菜对鱼类养殖水体营养盐的清除作用显著,秋季,23天后,混养龙须菜的实验池水体氨氮减少了77.24%,磷酸盐减少了65.96%,40天后,水体氨氮减少69.45%磷酸盐减少26.73%;春季,3周后,混养龙须菜水体氨氮可以减少90%以上。温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很大,春季龙须菜的平均日生长率高于秋季,水温低于10℃后,龙须菜的平均日生长率为负值,相对而言,温度对龙须菜吸收营养盐的影响较小。另外,龙须菜对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春季鱼藻、秋季鱼贝混养实验均表明养殖水体Chla.、POC和P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POM与Chla.、POC、PN只在春季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鱼贝混养实验表明,本系统条件下混养扇贝能显著降低水体Chla.、POC、PN的含量,但自身污染尤其是无机营养盐的污染严重,这可能是导致扇贝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扇贝食物来源的严重不足,也影响扇贝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