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流体界面孤立子内波演变过程数值研究
【摘要】:根据经典 KdV 方程和多因子作用下 KdV 方程理论,数值模拟了孤立子内波在无底地形变化和斜坡底地形下的传播过程,验证了经典意义下孤立子相互作用中的粒子性,考察了传播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变化特点,为后续数值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仔细研究了由 Lynett Liu(2002)提出的水平二维深度积分的内波传播数值模式,修改了原理论中的部分推导错误,提高了该模式相对实验室数据的精度。利用修正 L-L 模式,首先在水平一维方向上模拟了孤立子内波在无底地形变化和斜坡底地形下的传播过程,并与 KdV 类方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其后,在水平二维的方向上模拟了孤立子进出具有不同出口形状的水道的传播过程,对比了三种情况下的纵向波面及水平二维波面图,定性的给出其传播过程的影响因素。第三,在水平二维方向上模拟了具有不同夹角的两列孤立子相互作用的传播过程,分析了模拟中波向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该问题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后,使用修正的 L-L 模型,在南海实际地形上模拟了孤立子从吕宋岛附近的海域向南海近岸的传播过程,证实了孤立子内波在东沙岛附近波向会发生变化的观点。由于 L-L 类模型的弱非线性性,不能准确模拟大振幅,强非线性的孤立子内波传播过程,我们从 Choi Camassa (1999)有关完全非线性内波传播理论出发,将原有理论从水平一维扩展到水平二维,并将原钢盖表面假设替换为自由表面,推导了完全非线性内波传播理论,在进一步验证理论的同时,为下一步的数值模式做好准备。
|
|
|
|
1 |
卢文强,李淑芬;下落薄液膜中孤立子波强化传热的机理[J];自然科学进展;1996年02期 |
2 |
陈伟中;颗粒物质表面孤立子波形隆起与内部对流[J];物理学报;1995年03期 |
3 |
吕克璞,石玉仁,段文山,赵金保;等离子体波动方程的摄动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4 |
朱林生,吴德铭;各种扰动源产生孤立子波的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0年04期 |
5 |
周渊;陈静;赖绍永;;二维Boussinesq水波系统的孤立子波解[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6 |
左进明;;广义KdV方程的数值解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6期 |
7 |
张若男;;孤立子特性的研究与分析浅谈[J];华章;2011年09期 |
8 |
左进明;;非线性BBM方程的数值解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4期 |
9 |
王颖;穆春来;;一类Boussinesq方程解的爆破和不稳定性[J];数学学报;2008年04期 |
10 |
吕克璞;血液流动与血管壁运动的摄动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1 |
莫嘉琪;程燕;;广义Boussinesq方程的同伦映射近似解[J];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
12 |
叶眺新;模拟DNA双螺旋结构的机械孤立子波[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3 |
孙建强,顾晓艳,马中骐;耦合非线性Schrdinger系统的多辛差分格式[J];计算物理;2004年04期 |
14 |
蒲利春,林宗兵,张雪峰,王本菊,姜毅,严天艳;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组的精确解组[J];物理学报;2005年10期 |
15 |
甘锡林;黄韦艮;杨劲松;周长宝;史爱琴;金为民;;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合成孔径雷达内波参数提取新方法[J];遥感学报;2007年01期 |
16 |
王德奎;双螺旋结构的孤波模拟[J];大自然探索;1997年01期 |
17 |
吕克璞,王红艳;非线性弹性杆中的速度孤立子波[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8 |
哈益明;电离辐射对蛋白质分子作用的量子孤波分析[J];激光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
19 |
左进明;周运明;;一类组合KdV-Burgers方程的数值解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4期 |
20 |
甘锡林;黄韦艮;杨劲松;楼琇林;史爱琴;张小丽;孙向明;;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尺度雷暴的细结构[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