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对海洋上混合层深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摘要】:
海洋上混合层深度(MLD)是刻画海洋上混合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参量,MLD的准确确定对人们了解上层海洋动力学、热力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影响MLD的几个主要因素,介绍了MLD的定义方法和主要的两类混合层模型。利用2001年月平均资料,分析了中国南海海表风应力、净热通量、蒸发、降雨及蒸降差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采用国外先进的MITgcm模式及考虑了非局地作用影响的KPP垂直混合模型,通过改变模式的上边界强迫条件,进行了海表风应力、海表净热通量、蒸降差对MLD影响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MLD对海表风应力变化最为敏感。
通过网格嵌套方法,采用MITgcm模式及分辨率为1/4°×1/4°的强迫场资料对南海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海表温度、盐度、流场及混合层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探讨了海表风应力、净热通量、蒸降差对海洋上混合层深度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的比较,同时也表明MITgcm模式应用于中国南海区域范围的MLD数值模拟研究是可行的。
基于考虑了地转和均匀背景流场影响的两层流体界面内波频散关系模型,得到一种新的利用SAR遥感图像反演混合层深度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南海北部SAR内波图像进行了MLD的实例反演研究,并和时空同步的CTD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地转和均匀背景流场影响的MLD反演算法更为合理,为更准确地利用SAR图像遥感反演混合层深度奠定了基础。
|
|
|
|
1 |
陆文晓;拓展高技术含量耐材产品[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2年06期 |
2 |
张大明;许东峰;章本照;徐晓华;;最优插值法及其在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数据同化中的应用[J];海洋学研究;2005年04期 |
3 |
陈宝杰,谭全胜;机械卡盘设计中的计算误差分析与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3年03期 |
4 |
;妈妈越高大,孩子越健康[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年07期 |
5 |
刘杰;朱自强;陈泽民;吴宗成;;气动力计算的积分技术讨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6 |
陶华学;;顾及多因素影响的地表移动信息的动态处理[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7 |
陈少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化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1993年03期 |
8 |
邓绶林;马振仑;;海、滦河流域河流聚类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
9 |
刘国林;;顾及多因素影响的地壳形变回归——样条函数混合模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10 |
高金川,刘娟;西安地裂缝活动多因素影响的GM(1,N)数学模型[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9年01期 |
11 |
邵景林,董鲁生,王冰怀,董旭,刘振谦,沈敬全;供水钢管井损坏原因与修复技术[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4期 |
12 |
王雅丽;李时银;;标的资产受多因素影响的买入期权的定价公式[J];数学研究;2007年03期 |
13 |
;正交设计在玉米品种比较中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年Z1期 |
14 |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第十一卷总目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15 |
陶华学,刘国林;顾及多因素影响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J];测绘学报;1993年03期 |
16 |
陶华学,潘行庄;顾及多因素影响的变形监测网网形结构的优化设计[J];勘察科学技术;1995年02期 |
17 |
秋叶;关于实现创新的思考[J];科技广场;2002年09期 |
18 |
刘力维,郭治;多因素影响下毁伤目标时间的分布与特征[J];运筹与管理;2003年02期 |
19 |
王君亮,章健;基于多因素影响的负荷预测神经网络方法[J];河南科学;2004年03期 |
20 |
陈甲斌;;镍资源供需态势与应对措施[J];国土资源;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