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营养成分、食物来源及消化生理的季节变化
【摘要】:
本文从消化生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刺参营养成分、食物来源以及消化道结构与功能的季节变化,并对养殖水温对刺参消化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与夏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较为系统地评述了我国刺参增养殖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海参的营养成分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对刺参的消化生理及其夏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新见解和思路。
2.研究了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季节变化(2006年7月-2007年6月)。结果表明刺参体壁的基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氨基酸组成全面,平均氨基酸得分(AAS)在75.79-85.17之间,其中8月最高,1月最低;脂肪酸种类丰富,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季节变化显著,8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季节变化不显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相对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规律与SFA相反,8月份最低,1月份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刺参的营养价值在冬季的11月、1月最高。
3.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食物来源组成情况及季节变化(2006年7月-2007年6月)。1月份刺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褐藻以及细菌(变形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3月份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和大型绿藻。6月份大型绿藻在刺参的食物来源中占据较大比重。7月份细菌(噬纤维菌-黄杆菌类、革兰氏阳性菌)和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细菌(噬纤维菌-黄杆菌类、革兰氏阳性菌)在8、9月份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褐藻和细菌(变形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10、11月的食物贡献较大。
4.现场研究了刺参消化道和消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结果表明:刺参的消化酶活性和消化道性状指标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典型夏眠期的9月份,刺参的相对消化道重量(RGM)和Zihler’s指数分别降低到全年最高值的8.2%和28.0%。夏眠期间刺参的消化道指数与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纤维素酶、褐藻酸酶活性都很低,但胃蛋白酶活性很高,且远高于非夏眠期;分析表明Zihler’s指数可以反应刺参的食性,而相对RGM则可反应刺参的摄食状况。
5.研究了养殖水温(7℃、14℃、21℃、28℃,40天)对刺参消化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与夏眠的关系。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7℃养殖水温下刺参的RGM最高;在7℃和14℃的养殖水温下,RGM没有显著变化。刺参在21℃下的第40天和28℃下的前20天进入夏眠前期,在28℃下的第30-40天进入夏眠期;在夏眠前期和夏眠期,刺参的RGM以及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下降,而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分析表明高温和积温是引发刺参夏眠不可或缺的外界因素。
|
|
|
|
1 |
严永和;动物避暑趣闻[J];云南农业;1998年06期 |
2 |
沈孝行,娄齐年,卞元生,姜成宽,赵丰标,董官廷,李玉修;天蚕夏眠蛹控光解除滞育的最适时期选择[J];蚕业科学;1996年01期 |
3 |
;动物的“夏眠”[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年01期 |
4 |
牛赡光,罗益镇,邢佑博,龙岩;麦田沟金针虫夏眠特性与危害关系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3年02期 |
5 |
赵敬钊;李代芹;;蜘蛛生活史及其分类[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6 |
薛芳森,杨爱卿,李爱青,李峰,朱杏芬;大猿叶虫夏眠与冬蛰的观察[J];江西植保;2001年01期 |
7 |
坂手荣;加藤义臣;铃木和典;魏成贵;;光周期与温度对于天蚕蛹解除夏眠的效果[J];中国蚕业;1983年02期 |
8 |
李霞;王霞;;仿刺参在实验性夏眠过程中消化道和呼吸树的组织学变化[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9 |
全登庄;;玉米同豆类混种的生物学特性[J];甘肃农业科技;1983年09期 |
10 |
陈平;梁发英;李瑞棠;何玉民;;广西几种牧草营养成分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1983年01期 |
11 |
J·H·Everitt;;平茬对得克萨斯南部四种鹿食灌木种营养成分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1985年03期 |
12 |
李育才;绪德奎;朱新宏;薛正兴;姚宏录;张三龙;;鸡粪养鱼试验[J];饲料研究;1985年05期 |
13 |
陈定福,杨家泗,李坤培,张启堂;甘薯新品种“渝苏1号”块根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种业;1987年03期 |
14 |
周世朗;鹿的胴体品质和鹿肉的营养成分[J];四川动物;1988年02期 |
15 |
韩素珍;杨明昌;;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营养成分的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16 |
邱莉萍;许锦林;;茭白小色装气调保鲜[J];上海农业科技;1989年02期 |
17 |
宋永芳;;直杆桉树叶的营养成分[J];桉树科技;1989年01期 |
18 |
仲庆林;;油松、长白落叶松针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J];中国林副特产;1990年02期 |
19 |
陈荣贤;孙有鑫;王文寿;赵子功;;无种壳西葫芦老熟瓜肉的营养成分[J];甘肃农业科技;1990年09期 |
20 |
张俊选;;农户自配饲料应注意的问题[J];饲料研究;199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