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西南黄海环流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和模拟2008年夏季鲁南海槽中30 m水深处潜标测流资料,研究了西南黄海的夏季环流的结构及其动力机制。潜标资料显示,在我们观测的时间内,该点处各水层盛行东南向海流,且存在天气尺度的变化;该点潮流的主要成分是M2分潮流,且潮流振幅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基于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构建了一个二级单向嵌套环流模式,较好的模拟了潜标点海流的主要特征,模拟的近底层潮流结构存在较大偏差,推断是由于模式的垂直混合系数误差造成的。模式结果显示苏北沿岸流夏季向北流动,与潜标处东南向为主的海流不同。进一步研究表明,鲁南沿岸流、鲁南海槽环流以及苏北沿岸流是三支受不同动力机制控制的海流系统,传统意义上认为三者一致且终年向南流动的观点有误。
同时,模式实验结果还表明西南黄海环流对于模式地形十分敏感,采用海图地形数据和ETOPO5地形数据所模拟的西南黄海环流结构两者显著不同。采用较平滑的ETOPO5地形数据模拟的结果显示,鲁南沿岸流、鲁南海槽环流和苏北沿岸流三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原因是ETOPO5地形数据中苏北浅滩和鲁南海槽等地形特征没有被反映出来,造成环流模拟误差。这说明地形对于西南黄海环流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