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遥感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
【摘要】:植被是一个地区承载水系、连接土壤、沟通大气的关键节点,植被覆盖度的高低往往直接关乎地表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是评价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指标。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稀疏、人类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该区域植被覆盖及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为了探究其植被覆盖时空变化以及背后驱动力,本文以MODIS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获取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分布特征,并以此结果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研究时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相应时相的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气温、降水)以及人类活动(人口、GDP、退耕还林政策、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地带差异,植被覆盖由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NDVI年平均值在0.48-0.58之间,整个研究区域多年平均值为0.53。在2000-2015年的15年期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整体处于修复状态,其NDVI值升高了约0.08。(2)黄土高原地区温度东南高、西北低,年平均气温为9.6摄氏度。降水的分布特征则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由山地向平地递减,年平均降水448.3毫米。气温与降水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相关性,与气温呈正相关区域占总的研究区域面积的62.35%,显著正相关区域(P0.05)占26.22%,两者相关系数为0.476,处于显著水平;而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呈显著正相关区域占31.15%,两者相关系数为0.834,处于极显著水平。同一年内1-4月、10-12月,温度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占主导作用,而在5-9月,降水量则起主要作用。(3)植被覆盖度随着人口密度和GDP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人口密度和GDP越高时,NDVI均值越低;同时,相对人口密度较小、GDP较低区域而言,在人口越密集、GDP越高的区域人口密度、GDP每升高一个等级,该区域NDVI均值下降的越快。退耕还林使得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提升,退耕还林后年均NDVI增加了0.065。城市化进程—以西安市为例,会导致大量的耕地、绿色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因此该区域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4)1999年开始的大规模退耕还林政策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为48.793%,其次降水量的贡献率为26.602%,气温与降水类似,都对整个研究区的植被覆盖产生影响,排在第三,前三部分的总贡献率达到85.849%;其他在局部范围对植被覆盖产生影响的驱动力因子贡献率较小,仅占14.151%,而它们之间的排序为:人口城市化GDP。
|
|
|
|
1 |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周海丽;北京海淀区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
2 |
李登科;;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05期 |
3 |
朴世龙,方精云;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1年04期 |
4 |
马明国,董立新,王雪梅;过去21a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模拟[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
5 |
丁明军,沈振西,张镱锂,刘林山,张玮,王兆锋,摆万奇;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1981年~2001年植被覆盖变化[J];资源科学;2005年05期 |
6 |
王兆礼;陈晓宏;李艳;;珠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J];生态科学;2006年04期 |
7 |
王宏志;陈诚;徐建军;;湖北省植被覆盖指数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4期 |
8 |
陈婷;梁四海;钱开铸;万力;;近22年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规律与成因[J];地学前缘;2008年06期 |
9 |
国志兴;王宗明;宋开山;李方;张柏;刘殿伟;;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1期 |
10 |
王莉雯;卫亚星;牛铮;;基于遥感的青海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定量分析[J];环境科学;2008年06期 |
11 |
王秀春;黄秋昊;蔡运龙;;贵州省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5期 |
12 |
蒋巍;;福州地区植被覆盖遥感估算及变化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
13 |
谢苗苗;王仰麟;李贵才;;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空间分异测度—以深圳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9年02期 |
14 |
李成范;苏迎春;周廷刚;刘岚;张力;;基于遥感的重庆市植被覆盖格局变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5 |
牛鲁燕;郑有飞;吴荣军;吴战平;刘宏举;;贵州省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年05期 |
16 |
郭锦;张晓丽;赵丽琼;谢芳毅;;基于3S技术的北京市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
17 |
杨光华;包安明;陈曦;刘海隆;黄莹;代述勇;;1998—2007年新疆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
18 |
李杨;刘艳;张璞;;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
19 |
刘志锋;南颖;胡浩;董叶辉;杨易;周鹏;吉喆;;2000~2008年长白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2期 |
20 |
董叶辉;南颖;刘志锋;吉喆;;近十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植被变化特征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