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S散射计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水分估算方法研究
【摘要】:土壤水分在全球水资源中所占的比列很小,存储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仅占全球水资源0.005%,但它是水文模型和气候模型的重要边界条件。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形最为复杂的高原,其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对亚洲季风、东亚大气环流及全球气候变化均有极大的影响。准确持续地获取青藏高原地表土壤湿度数据一直是科学家研究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的努力方向之一。
本文的是基于ERS-1/2风散射计数据进行青藏高原地表土壤湿度参数反演。为获得较高的反演精度,本文引入一个简化的地表散射模型,然后通过最新发展的裸露地表随机散射理论模型对其参数进行标定。根据散射计的数据特点,通过寻找不同入射角下简单地表散射模型的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减少反演模型中的未知量,得到基于ERS-1/2散射计数据的裸露地表土壤水分估算方法,然后选择和计算植被散射水云模型的植被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信息,定量估算植被散射从而进行植被影响校正,最后反演得到进行青藏高原全年地表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数据。
为建立基于ERS-1/2散射计的裸露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模型,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不同的裸露地表散射模型和经验半经验模型进行青藏高原地表散射模拟时,模拟结果与大尺度的ERS-1/2风散射计的观测值之间误差;论证了在进行大尺度地表散射模拟时,AIEM模型仍然比其他地表散射模型有更高的精度,并且地表自相关函数选择指数相关函数时,AIEM模型的模拟值与ERS-1/2风散射计的观测值最为接近;通过引入一个简化的裸露地表后向散射模型(SSM),并利用AIEM模型模拟建立的地表散射特性数据对SSM进行标定,从而建立散射计前、中天线不同入射角下SSM模型中的参数A_m和A_f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参数b与入射角的关系,得到可以直接利用散射计的每次观测(两个不同入射角)进行裸露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的方法;根据GAME-Tibet观测场的地表实测数据,运用上述模型基于ERS散射计数据得到的观测场的裸露地表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反演值能够较好的反映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反演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能够达到0.6-0.7,标准偏差约0.04cm~3/cm~3
为进一步减少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反演时的未知参数,本文根据青藏高原
|
|
|
|
1 |
陈亮;施建成;蒋玲梅;杜今阳;;基于物理模型的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J];水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
2 |
刘耀武;陕西省土壤水分动态聚类和区划[J];气象学报;1988年02期 |
3 |
马力文;广武新灌区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J];甘肃气象;1998年03期 |
4 |
舒素芳,高维英,赵荣;冬小麦分层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模型[J];陕西气象;2002年02期 |
5 |
蒋进,王雪芹,雷加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工程防护体系内土壤水分变化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3期 |
6 |
李斌;李震;魏小兰;;基于微波遥感和陆面模型的流域土壤水分研究[J];遥感信息;2007年05期 |
7 |
李孝广;余新晓;张振明;陈慧新;;黄土区土壤水分与植物耗水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
8 |
张继光;陈洪松;苏以荣;张伟;孔祥丽;;喀斯特洼地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尺度效应[J];土壤学报;2008年03期 |
9 |
柳妍妍;胡玉昆;王鑫;公延明;李凯辉;;轮叶马先蒿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1期 |
10 |
L.F.Ratliff
,J.T.Ritchie
,D.K.Cassel
,冷疏影;土壤水可用性田间测定界限值与实验室测定值特征的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1990年03期 |
11 |
余优森;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1年04期 |
12 |
王让会,刘培君;干旱区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敏感波段的选择──以新疆阜康平原区为例[J];新疆气象;1995年05期 |
13 |
赵大庆,王虹;利用AVHRR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面积[J];辽宁气象;1996年03期 |
14 |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与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J];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
15 |
施建成,李震,李新武;目标分解技术在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计算中的应用[J];遥感学报;2002年06期 |
16 |
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雍绍萍;黄土丘陵区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
17 |
张振师,薛智德,张广军;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内土壤环境的变化规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8 |
夏虹,武建军,刘雅妮,范锦龙;中国用遥感方法进行干旱监测的研究进展[J];遥感信息;2005年01期 |
19 |
纪瑞鹏,班显秀,冯锐,赵大庆,王虹;应用NOAA/AVHRR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面积[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
20 |
黄奕龙,陈利顶,傅伯杰,王仰麟;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