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杄花粉管微丝骨架介导信号传导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在高等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花粉管作为运输精子到胚珠的载体,它的生长具有高度极性化,并且要依赖于微丝。由于花粉管本身所具的特性,它已经成为研究细胞相互识别、胞内和胞外信号的模式系统。本文为了研究微丝在白杄(Picea meyeri Rehd. et Wils.)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我们应用不同浓度的微丝聚合抑制剂Latrunculin B (LATB)处理花粉管,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丝聚合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低浓度下的LATB能使花粉管中的微丝严重解聚,且抑制其顶端生长。
我们进一步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手段,分析了白杄花粉管微丝解聚后蛋白质的表达图谱。通过双向电泳分离出500个左右考马斯亮兰染色的蛋白质斑点,经过软件分析发现,其中大部分蛋白质的表达量未发生变化,而只有110个蛋白斑点有较大变化。将这些蛋白斑点从胶上切下酶解后用于质谱鉴定,最终鉴定出35个蛋白,其中有18个为上调蛋白,17个下调蛋白。根据其主要功能,通常可分为碳水化合物代谢、胁迫反应、信号和细胞扩展等几类。我们发现由于微丝解聚引起的能量代谢水平降低,可能与依赖于信号传导的微丝重组过程相关。此外,当LATB浓度增加到50 nM时,与细胞壁多糖合成相关的两个蛋白,如reversibly glycosylated polypeptide和type IIIa membrane protein cp-wap13几乎不表达,这说明当微丝聚合完全被抑制后,依赖于微丝的分泌系统也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相应蛋白质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壁成分合成的减少。细胞骨架蛋白actin的下调,进一步说明微丝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起着提供或支持的一种机制,也就是能调节信号介导的花粉管生长,并使其在特定的时期到达特定的部位,从而完成植物的受精作用。
|
|
|
|
1 |
张学琴,袁明,王学臣;川百合花粉管类血影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J];科学通报;2004年13期 |
2 |
高新起,王秀玲;花粉管中的微丝和微管[J];植物研究;2001年01期 |
3 |
李岩,阎隆飞,徐是雄;百合花粉及花粉管内微丝和微管的分布[J];植物学报;1998年10期 |
4 |
李惠敏,秦新民,覃屏生,吕建珍;超声波提取沙田柚花粉管可溶性蛋白的初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5 |
刘志增,宋同明;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的诱导与父本花粉在离体萌发花粉管中精核间距的相关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4期 |
6 |
吴举宏;影响被子植物花粉管萌发因素的探究[J];生物学通报;2003年07期 |
7 |
郝怀庆,王钦丽,陈艳梅,胡玉熹,林金星;花粉管细胞壁结构及胞质运动[J];植物学通报;2003年03期 |
8 |
李国平;黄群策;秦广雍;;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雪松花粉和花粉管[J];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01期 |
9 |
张成合,袁志勤,宋长志,刘丽娟;辣椒受精作用持续时间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10 |
何才平;钙与植物的向性生长[J];植物学通报;1992年01期 |
11 |
曹广力,朱越雄;外源性糖对四种木本观赏植物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02年06期 |
12 |
胡适宜;李春贵;;用鬼笔环肽予处理保存花粉管中微丝超微结构的方法[J];电子显微学报;1991年04期 |
13 |
薛妙男,杨继华;沙田柚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途径及其识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4 |
武冲;张勇;仲崇禄;唐树梅;K.PINYOPUSARERK;;培养条件及贮藏温度和时间对木麻黄花粉萌发率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年03期 |
15 |
胡适宜;;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J];生物学通报;1980年03期 |
16 |
M.Sedgley
,张振珏;Fuerte和Hass品种油梨的花粉管生长、受精与早期胚和胚乳发育的光学显微镜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1984年02期 |
17 |
Clay—Poole
,I.Slesnck
,朱红英;花粉[J];生物学教学;1989年02期 |
18 |
张攻;周晔;;如何萌发花粉[J];生物学通报;1990年01期 |
19 |
毛学文,张小军;蝶形花科花粉萌发的观察[J];生物学通报;1995年10期 |
20 |
黄明远;一种花粉管生长测定的好材料——水金凤[J];生物学通报;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