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泛素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功能研究
【摘要】:
本论文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对杆状病毒及泛素系统的研究作了简要的论述。首先从杆状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然后单独总结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ptera exigua Multi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SeMNPV)最近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泛素系统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进行了SeMNPV泛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序列分析的研究。该基因编码区全长243bp,编码80个氨基酸,预计蛋白质分子量为9.4kD。将这一ubiquitin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且用特异性的抗体进行了检测。对不同来源的泛素进行了同源性分析,与真核细胞中的泛素相比较,杆状病毒泛素的氨基酸序列有较大的变化,杆状病毒的泛素基因在分子进化上可能有比较独特的途径。
第三章介绍了SeMNPV宿主甜菜夜蛾的一个泛素同源基因。从甜菜夜蛾幼虫中用3'RACE-PCR技术得到了一个新的泛素延伸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根据已知的草地夜蛾(Spodptera frugiperda)的ubiquitin extension gene 5'端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应用3'RACE-PCR技术,从甜菜夜蛾脂肪体组织总RNA中反转录扩增泛素基因的cDNA片段。扩增得到的片段全长513bp,3'末端有123bp的非翻译区(UTR),翻译区编码一个长为12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14.8kD。同源分析表明,此cDNA为ubiquitin 53aa extension gene(ubi53),在该基因的编码蛋白在泛素后融合了一个核糖体L40蛋白(Ribosomal L40 protein)。将甜菜夜蛾的ubi-53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异源泛素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了
WP=8
原核表达蛋白是目的蛋白。
第四章报道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SeMNPV的Ubiquitin分别和抗细胞凋亡蛋白IAP2,IAP3在体外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用Clontech 公司的MACHMAKER GAL4 Two-hybrid system 3,只在低严谨型筛选培养基上得到了一些阳性克隆,这说明Ubiqutin和IAP2, IAP3在体外可能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因为Ubiqutin和IAP利用了酵母中本身存在的E1和E2。 需要
进一步证明SeMNPV的Ubiquitin和E1,IAP和E2有直接相互作用。
|
|
|
|
1 |
张志芳,何家禄,吴祥甫;家蚕核多角体病毒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J];蚕业科学;1995年02期 |
2 |
王贵成;吴燕;崔士英;;新发现的几种杨柳害虫核多角体病毒[J];林业科学;1987年01期 |
3 |
;生物防治[J];生物技术通报;1997年03期 |
4 |
黄建屏;唐炜臻;王敏;刘度南;石嘉贵;;褐边绿刺蛾核多角体病毒研究初报[J];林业科学;1985年03期 |
5 |
刘品贤;;病毒微生物农药生产新工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6 |
张光裕,孙修炼;控制棉铃虫的生态学途径——病毒生防[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5年03期 |
7 |
赵连吉;舞毒蛾核多角体病毒在林业上的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1996年06期 |
8 |
李广宏,陈其津,庞义;人工饲料成分对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产量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0年04期 |
9 |
温小昭,李广宏,陈其津,庞义;利用甜菜夜蛾日本品系增殖核多角体病毒[J];中国生物防治;2003年01期 |
10 |
陈长乐;李达山;;家蚕中肠核多角体病简介[J];江苏蚕业;1981年04期 |
11 |
小林胜;田中一行;石川诚;魏成贵;;在天蚕放养期间核多角体病的发生和病原对场地土壤的污染[J];中国蚕业;1984年04期 |
12 |
河原烟勇;万永继;;昆虫核多角体病病毒——最近的研究[J];蚕学通讯;1986年03期 |
13 |
许仁博;谢伟忠;;应用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杨尺蠖[J];天津农林科技;1986年02期 |
14 |
孙发仁;银杏大蚕蛾核多角体病毒病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1996年03期 |
15 |
汪海洋,许自文,刘涌,刘浪;BT防治甜菜夜蛾试验[J];上海蔬菜;1997年03期 |
16 |
王朝阳,申春玲,王燕峰,李有鹏,郭聪颖,孙鸣;豫北甜菜夜蛾发生成因及治理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年04期 |
17 |
许再福,丘雪红,宋丽群,任顺祥;甜菜夜蛾寄生性天敌调查初报[J];昆虫天敌;2001年02期 |
18 |
何永喜,虞轶俊;五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效试验[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19 |
刘效明,凌万开,熊桂和, 章炳旺, 金思明;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1995年06期 |
20 |
许方程,陈再廖,吴永汉,姜周铎,饶细丽;几种新型杀虫剂防治甜菜夜蛾试验初报[J];中国蔬菜;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