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林优势树种种子雨和乔木幼苗动态的初步研究
【摘要】:种子雨和幼苗动态是植物生活史周期中两个非常重要且有着紧密关联的过程,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的维持以及森林的自然更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于2007年10月底在云南西双版纳补蚌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林20hm2动态监测样地内设置的150个“种子收集器—幼苗样方”监测单元(150个0.5 m2种子收集器和4501 m2个幼苗样方),监测了一年期间(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样地内16个优势树种种子雨的时空格局和乔木幼苗(胸径1 cm)的组成、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存活和补充)规律。研究结果如下:
1.收集到望天树等16种优势树种的种子和果实共计1640粒,其中成熟完整的种子为670粒(40.85%),主要为毛猴欢喜(Sloanea tomentosa) (36.57%)、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 (13.88%)、云树(Garcinia cowa)(12.39%)和滇毒鼠子(Dichapetalum gelonioides)(11.94%)等;不同优势树种的种子雨数量和组成的差异较大。种实个体数较多的是毛猴欢喜(826)、大叶锥(Castanopsis megaphylla) (156)、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 (108)和假海桐(106)等,而红光树(Knema furfuracea)、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韶子(Nephelium chryseum)和黑毛柿(Diospyros hasseltii)等4个树种的种子数量相当少(分别为3、0、4和2粒);望天树和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等7个树种的种子雨中有较大比例的未成熟种实,而假海桐、云树和蚁花(Mezzettiopsis creaghii)等8个树种的种子雨则以成熟种子为主。望天树、短刺锥和大叶锥等3个树种的种实被害比例较大(分别为44.00%、25.00%和39.74%);16个优势树种种子雨总量的组成在旱季以未成熟种实为主(92.41%),而雨季的组成主要为成熟种子(66.73%);优势树种种子雨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同种成熟植株的分布密切相关。
2.乔木幼苗的组成较为丰富,个体数在物种间的分布极为不均匀。首次的调查共记录到6593株幼苗,已鉴定种类的乔木幼苗为6383株(96.81%),隶属于49个科,116个属和163种,并且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分别达到了0.70、2.31和0.45。个体数少于5株的幼苗达到了82种(50.32%);在1m2的样方尺度上,幼苗密度和种丰富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4.18±0.71)株·m-2和(3.78±0.10)种·m-2(Mean±SE,n=450);优势幼苗以望天树、短刺锥和假海桐等为主,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海拔和同种成熟植株的分布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3.首次幼苗调查中记录到的6383株已鉴定的乔木幼苗在一个年度的死亡率为37.05%,在旱季和雨季的比例分别为23.28%和13.77%;优势幼苗间的死亡率差异较大。在一年期间,望天树和香花木姜子(Litsea panamanja)的死亡率分别为80.72%和55.42%,而滇毒鼠子、红光树、金钩花(Pseuduvaria indochinensis)、染木树和云树等5种幼苗的死亡率较低(9%)。此外,香花木姜子和望天树死亡主要是发生在旱季(分别占77.61%和64.08%),而其他种类的幼苗在旱季和雨季死亡变化的差异较小。
4.在一年的坚测期间,样方内共补充了765株幼苗,已鉴定的乔木幼苗为529株(占69.15%,隶属于51种)。补充量较大的是假海桐(194)、短刺锥(52)、金钩花(48)、望天树(48)和滇毒鼠子(23)等5种幼苗,占到已鉴定的新增幼苗总数的69.00%,补充的幼苗大多数是聚集于同种成熟植株的附近。此外,这5种幼苗的补充表现出了不同的时间动态:望天树和短刺锥在2007年11月初—2008年2月底期间发生了补充;假海桐和滇毒鼠子在2008年4月底—7月底期间的补充量较大;金钩花在2008年7月底—10月底期间出现了增补的高峰。
|
|
|
|
1 |
邹春静,徐文铎,刘广田;沙地云杉种群种子雨的时空分布规律[J];生态学杂志;1998年03期 |
2 |
查同刚,孙向阳,王登芝,阎海平;北京西山地区人工侧柏林种子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3 |
路纪琪,李宏俊,张知彬;山杏的种子雨及鼠类的捕食作用[J];生态学杂志;2005年05期 |
4 |
刘济明;梵净山栲树种群结实特征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5 |
吴大荣;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楠种群种子雨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6 |
陶建平;不同覆盖处理对四川大头茶幼苗发生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7 |
唐勇,曹敏,张建侯,盛才余;西双版纳白背桐次生林土壤种子库、种子雨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6期 |
8 |
李军,郑师章,钱吉,任文伟,叶培宏;野生大豆种子雨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7年04期 |
9 |
王巍,马克平,刘灿然;北京东灵山落叶阔叶林中辽东栎种子雨(英文)[J];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
10 |
赵砺;枣树幼苗发生裂皮现象的观察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05年06期 |
11 |
于顺利;郎南军;彭明俊;赵琳;郭永清;郑科;张立新;温绍龙;李晖;;种子雨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7年10期 |
12 |
仲延凯,包青海,孙维,张海燕;割草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与组成的影响Ⅰ种子雨的来源及其降落[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13 |
马万里,荆涛,Joni Kujansuu,罗菊春,孙波,王广发;长白山地区胡桃楸种群的种子雨和种子库动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4 |
胡星明,蔡永立,李恺,张天澍;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栲树种子雨的时空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
15 |
杜亚娟,徐化成,于汝元;兴安落叶松林下植被、枯枝落叶层和动物对幼苗发生影响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16 |
刘济明;梵净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种子雨及种子库[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7 |
彭军,李旭光,付永川,刘玉成;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种子雨、种子库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01期 |
18 |
朱维佳;;牛食高粱幼苗发生氢氰酸中毒的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06年12期 |
19 |
张家城,陈力,郭泉水,聂道平,白秀兰,蒋有绪;演替顶极阶段森林群落优势树种分布的变动趋势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年03期 |
20 |
孙书存,陈灵芝;东灵山地区辽东栎种子库统计[J];植物生态学报;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