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DVI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响应及定量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1982-2006年的NOAA/AVHRR NDVI8km数据和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82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气温数据,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主要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之间的响应规律,并通过残差分析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改善的影响贡献程度。论文主要结论如下:
1)1982-2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波动较低。四季平均植被覆盖度线性趋势均为正。未变化的植被覆盖度面积占85.29%以上,为中低植被覆盖水平,植被覆盖改善面积占9.17%,退化面积占5.54%。重心演变分析发现,中低和高植被覆盖面积重心位置基本不变,中高、中和低植被覆盖面积水平分别向东、西北和东南移动。
2)同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平均减少速率为1.9mm/a,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但夏季下降趋势最大。黄土高原地区年均气温呈极显著(p0.001)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7℃/10a。四季平均温度均为增加趋势,春、夏两季温度达到显著(p<0.01)上升趋势。气候趋于暖干化。
3)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但空间差异明显。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与降水量空间上呈正相关的面积达到85.9%,有22.3%的面积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温度呈正相关的面积为68.7%,17.6%的面积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植被生长对降水因子的响应更为敏感。
4)初步认为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贡献率约为20%,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贡献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