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尺度微孔物理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
本项工作隶属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关于节能问题的若干科学问题”。
资料表明,经典传热传质学的连续介质传递理论在解释和预测纳米尺度微孔吸附/脱附过程的相变特征方面,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克服这一缺陷再现纳米微孔中的吸附过程。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纳米微孔中的平衡吸附进行了研究。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分别对不考虑固体壁面分子结构的纳米圆柱孔的平衡吸附和考虑有分子结构固体壁面的纳米圆柱孔(纳米碳管)的吸附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对于不考虑固体壁面分子结构的圆柱形纳米微孔的平衡吸附,建立了包括势缓冲区在内的单元体模型,引入了表示整个微孔壁面与吸附质分子相互作用的新型壁面势方程,并对3-5nm孔径圆柱型微孔中的平衡吸附进行MD模拟,得到了在不同汽相压力下的分子位形图谱及相应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分子位形图清楚地显示了吸附相凝聚态的团簇分子结构。
对于考虑固体壁面有分子结构的碳纳米管,引入了更接近实际的分子间作用势函数及周期边界条件,对孔径为1.912nm的碳纳米管的吸附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相应的分子位形图及吸附等温线。
为了检验本文中分子模拟的结果,本文选择了具有较为均匀孔径分布的MCM41型中孔分子筛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得到了其吸附等温线。与分子模拟得到的吸附等温线相比,结果具有可比性,并对其差别作了分析。
|
|
|
|
1 |
陆小华,王俊,朱宇,丁皓,周健,王延儒,时钧;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流体微观结构和扩散性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2 |
张晖,张秉坚,梁世强,路映红,胡文暄;微孔中简单流体粘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关联模型[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曹斌,高金森,徐春明;分子模拟技术在石油相关领域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4年02期 |
4 |
郭玉宝,杨儒,曹维良,张敬畅;甘氨酸在纳米碳管中的吸附及性质的分子模拟[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5 |
冯玉军;分子模拟技术在油田化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1998年01期 |
6 |
李以圭,刘金晨;分子模拟与化学工程[J];现代化工;2001年07期 |
7 |
郭俊梅,邓德国;钯的熔化结晶及玻璃转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贵金属;1996年02期 |
8 |
高静娴,谷学新,赵晓倩;微孔滤膜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9 |
张文华;烧成微孔铝碳砖[J];国外建材科技;1997年01期 |
10 |
刘亚春,高军;微孔过滤机在北大荒白酒生产中的应用[J];酿酒;1998年03期 |
11 |
赵树民,王振安,王日晗;微孔净化蒸馏水器的设计及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005年01期 |
12 |
陈春庭;铸件浸渗的技术和材料[J];热加工工艺;1982年03期 |
13 |
何道纲;;鞋用橡塑微孔底—配方设计原理及应用[J];西部皮革;1987年02期 |
14 |
陈玉海;高锰钢颚板微孔的铸造[J];铸造;1991年07期 |
15 |
高光伟;采用电加工法制作微孔的技术[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2年01期 |
16 |
谭铁鹏;活性污泥中需氧量的研究现状及供氧系统的节能技术[J];环境与开发;1996年04期 |
17 |
郭立志,岳晓勤;微孔曝气管网积水的自动排除[J];中国市政工程;1996年03期 |
18 |
卢万欣;电火花打孔加工系统[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9 |
王开良;双星橡塑共混微孔底的研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J];中外鞋业;2001年11期 |
20 |
陈姗妹;聚四氟乙烯(PTFE)双向拉伸微孔滤膜取得重要成果[J];水处理技术;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