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弃物循环流化床气化—焚烧技术研究
【摘要】:
近年来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而将循环流化床的高效燃烧和气化技术相结合的垃圾气化-焚烧处理方式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本文分别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对垃圾气化进行理论分析,寻求垃圾气化焚烧的最佳运行条件和工艺条件,并针对23t/h循环流化床垃圾热解-焚烧系统进行了分析,为改变条件实施垃圾气化燃烧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
本文利用Aspen Plus从热力学角度对垃圾气化制取合成气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气化剂量对最终系统化学组分、气化效率及合成气热值的影响。用自由能最小化原理来预测气化合成气组成,以典型城市生活垃圾为原料,用60%富氧空气和水蒸汽做气化剂,可获得热值10MJ左右的合成气。随着空气量的增加,H_2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富氧空气原料质量比控制在0.55-0.65范围内,可使H_2和CO浓度达到最大,合成气热值最高。
本文针对垃圾可燃物中的典型生物质组分,利用综合热分析仪和加压热重分析了生物质焦和CO_2气化反应的特性。随着反应终温和压力的提高,反应速率均增加,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变短。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用缩芯模型拟合出加压(1.0MPa)下碳转化率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得出的反应速率常数大小顺序为秸秆>甘蔗>木屑。加压下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大小顺序为甘蔗焦>木屑焦>秸秆焦。随着压力的增加,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来越小。压力从1MPa提高到2MPa时反应速率几乎不变。
本文针对23t/h循环流化床垃圾热解—焚烧炉进行了热量平衡和灰平衡分析,探索在该装置上通过条件改变实施垃圾气化—燃烧的基本约束条件。由于入炉燃料热量与循环残碳热量相比较小,大量残碳的循环燃烧弥补了垃圾热值较低的缺点,残碳的存在提高了垃圾气化产物的品质。
总之,垃圾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焚烧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能源转化方式,适应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要求。
|
|
|
|
1 |
房倚天,陈富艳,王鸿瑜,张建民,王洋,张碧江;循环流化床(CFB)煤/焦气化反应的研究Ⅱ.温度、氧含量及煤种对CFB气化反应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01期 |
2 |
陈图瑛,许海成;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装置常见的故障和处理方法[J];北京木材工业;1997年01期 |
3 |
吴枫,闫承信;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应用探讨[J];煤化工;2002年03期 |
4 |
房倚天,周政,勾吉祥,张建民,王洋,张碧江;循环流化床(CFB)煤/焦气化反应的研究 Ⅰ.操作气速、固体循环速率对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1998年06期 |
5 |
张和照;CFB(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简介[J];小氮肥设计技术;2002年01期 |
6 |
佟浚芳,郭新宇;常压循环流化床(CFB)气化技术概况[J];中氮肥;2003年02期 |
7 |
刘宝亮;蒋剑春;;中国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研究开发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年04期 |
8 |
房倚天,勾吉祥,王鸿瑜,陈富艳,王洋,张碧江;循环流化床(CFB)煤/焦气化反应的研究Ⅲ.同鼓泡流化床(BFB)气化反应的对比[J];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01期 |
9 |
马加德;张志霄;章增明;;新型煤矸石多联供U-Gas气化炉的技术特性[J];能源工程;2006年03期 |
10 |
夏燕;;垃圾围城,如何破壁?[J];观察与思考;2009年14期 |
11 |
房倚天,周政,王洋,张碧江;循环流化床燃烧及气化反应数学模型的概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8年03期 |
12 |
王立群,王同章;流化床气化炉的制气工艺及其在制氢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3 |
李建钢;王刚卷;;北京奥运会生活垃圾物流管理对广州亚运会的启示[J];中国市场;2009年02期 |
14 |
王雷;张运翘;;垃圾焚烧炉及耐火耐磨材料探讨[J];发电设备;2007年04期 |
15 |
周民;;垃圾焚烧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泰安市的应用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1年03期 |
16 |
陈平;谢军;阴秀丽;吴创之;陈勇;;木屑在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中气化特性的对比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6年04期 |
17 |
孙光;蒋国祥;刘新华;孙国刚;许光文;;循环型高通量输送床的建立与控制[J];化工学报;2008年11期 |
18 |
丁振亭;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发展(上)[J];化肥设计;1996年01期 |
19 |
别如山,王国庆;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焚烧城市生活垃圾[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11期 |
20 |
杨帆;周志杰;刘海峰;龚欣;王辅臣;于遵宏;;氢气存在下煤焦水蒸气气化:Ⅱ修正随机孔模型的建立[J];燃料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