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对星载SAR性能影响
【摘要】:
电离层对星载SAR特别是高分辨率、宽带SAR的性能影响近年来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研究较少。及时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对我国长远发展星载SAR系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电离层的概况及其影响到信号传播的一些重要参数。接着分别基于高斯包络和矩形包络线性调频信号,深入分析了电离层对星载SAR系统的影响机理,并给出相关的定量表达式。文中主要研究了电离层的三种影响:信号经过电离层传播的群延迟引起的成像偏移;电离层的色散效应给线性调频信号带来二次相位误差,导致图像退化、失真;以及电离层的闪烁、湍流等不规则性引起的信号相位起伏。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波段、带宽条件下电离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信号频段较低、带宽较大的情况下,电离层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加以校正。本论文介绍了两种校正方法:利用加权函数抑制色散效应引起的二次相位误差,以及使用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较正由电离层的不规则性引起的信号相位起伏。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使用CS成像算法针对L-SAR进行了电离层影响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电离层引起的相位起伏对成像影响较大,校正后可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
|
|
|
1 |
马宗诚;利用卫星测量地震——介绍一种俄罗斯卫星测量地震的方法[J];国际太空;1999年05期 |
2 |
;波与收音机[J];农村电气化;2002年12期 |
3 |
潘威炎;卫星上的VLF发射装置在海面上产生的场[J];空间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
4 |
王举思;USB测距电离层延迟误差分析[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2年03期 |
5 |
郑传青,景玉山,倪济安,陈明顺;利用非相干散射探测电离层[J];电子学报;1984年06期 |
6 |
黄德耀;相检积分法测量电离层的相干积累时间[J];空间科学学报;1987年03期 |
7 |
冯中山;远洋通信中的电离层信道[J];交通科技;1997年05期 |
8 |
黄建宇,周其焕,王永澄;GPS广域增强系统电离层延迟网格修正算法的研究[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
9 |
陈俊勇;走向新世纪的GPS[J];中国航天;2000年10期 |
10 |
张建全,廖国华;覆岩离层产生的机理及离层计算方法的探讨[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
11 |
张刚艳,张华兴,岳国柱;煤层开采裂缝的观测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
12 |
康士峰,牛虹;电波环境研究在微波遥感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年01期 |
13 |
吴其芬,任兵;在电离层飞行的航天器近尾迹内电子数密度渐近解[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
14 |
K.Gold
,G.Born
,张纪生;EUVE卫星的GPS测轨[J];飞行器测控学报;1995年03期 |
15 |
李凯,潘威炎,苗永瑞;非均匀电离层中VLF辐射源在海面上产生的场[J];电波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
16 |
郭建兴;浅谈短波传播与双极天线架设[J];引进与咨询;1999年02期 |
17 |
王芝银;杨志法;李云鹏;张路青;郑舰;;石窟顶板流变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反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
18 |
邱小夏;江燕涛;;冰箱冷藏室蒸发器离层的危害及解决方法[J];制冷;2007年03期 |
19 |
隋惠权,王忠林;覆岩离层注浆控制地表沉降技术的理论与实践[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
20 |
;无线电波[J];农村电气化;2002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