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干涉SAR测量算法研究
【摘要】:极化干涉SAR测量技术将干涉SAR和极化SAR测量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干涉测量精度并能更好地解释目标的散射机理,近几年来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前沿技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干涉SAR和极化SAR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实际数据开展极化干涉SAR测量算法的实验研究,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极化干涉SAR测量为主要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文章首先研究了干涉SAR测量技术和极化SAR测量技术,简要分析了极化SAR和干涉SAR数据处理流程、测量误差、信号相干性差等问题。
在干涉SAR和极化SAR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极化干涉SAR测量算法。较详细地分析了极化干涉SAR测量理论模型、算法流程以及实现中的关键环节,并针对散射中心高度差去相关对全极化图像配准的影响问题,对原有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结合最优相干算法的极化干涉SAR图像配准方法。
本文利用SIR-C在天山地区的极化干涉数据,对原有算法和改进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同时,本文在进行极化干涉SAR算法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包括消除相干矩阵奇异问题以及利用星地几何关系进行基线估计问题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
|
|
1 |
林捷,洪峻;星载极化SAR数据模拟[J];遥感学报;2002年01期 |
2 |
马长征,张涛,张群,张守宏;干涉SAR相位解卷绕中斜坡畸变校正的迭代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3 |
刘慧;周荫清;徐华平;李春升;;基于区域增长的相位展开新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3期 |
4 |
李文强,李景文,陈杰;一种干涉SAR复图像数据的快速仿真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5 |
杨磊;赵拥军;王志刚;;一种干涉图像对预滤波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26期 |
6 |
张莉;彭石宝;;贪婪算法在InSAR相位解缠中的应用[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7 |
高勇;干涉SAR的二维相位解缠算法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4期 |
8 |
徐牧;王雪松;肖顺平;王涛;;基于散射机理分类与方位对称性判决的极化SAR人造目标提取[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9 |
李笑郁,毛士艺;干涉SAR相位展开算法的比较和改进[J];航空学报;2001年S1期 |
10 |
李真芳,王彤,保铮,廖桂生;同时地形高程测量和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的分布式InSAR最优编队构形[J];宇航学报;2004年06期 |
11 |
周晓光;匡纲要;万建伟;;极化SAR图像分类综述[J];信号处理;2008年05期 |
12 |
刘慧;周荫清;徐华平;;多基线干涉SAR的相位估计[J];宇航学报;2008年06期 |
13 |
李廷伟;梁甸农;朱炬波;;极化干涉SAR森林高度反演综述[J];遥感信息;2009年03期 |
14 |
何志华;何峰;黄海风;梁甸农;;干涉SAR目标回波信号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
15 |
何峰,梁甸农,刘建平;星载寄生式SAR系统干涉信号模型与相对高程测量性能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6 |
何峰;梁甸农;刘建平;;星载寄生式SAR系统干涉性能与空间分辨能力分析[J];信号处理;2005年06期 |
17 |
于大洋,董贵威,杨健,彭应宁,王超,张红;基于干涉极化SAR数据的森林树高反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8 |
刘蓉;娄晓光;;基于边缘特性的极化Lee滤波改进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1期 |
19 |
师瑞荣,荆麟角;基于边缘检测的自适应干涉SAR降噪方法[J];遥感学报;2003年03期 |
20 |
彭海良,云日升;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二维相位展开问题及其算法[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