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综合信息模型的太阳活动预测方法

秦磊  
【摘要】: 空间环境是航天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扰动空间环境的驱使源是太阳活动,研究并掌握太阳活动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准确预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人类目前对于太阳活动的物理机制了解有限,对于太阳活动的预测主要依赖于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已有的统计类方法和函数描述类方法均旨在对太阳活动周期轮廓的整体预测,这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预测缺少对知识信息的利用、预测提前期短及对周期峰值的预测效果差。统计先验类方法是对轮廓预测类方法的有效补充,该类方法旨在预测周期峰值。在轮廓预测类方法中结合统计先验类方法所提供的峰值预测,不仅可以提高预测精确度,而且可以将预测期提前。 统计先验类方法预测太阳活动周期峰值具有预测方法简便、预测提前期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是基于独立信息的统计先验类方法会在个别周期的预测中出现较大误差,使人们对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产生疑问。 本文在国家“十五”项目的资助下,深入研究了基于综合信息的太阳活动周期预测方法。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1.提出了基于综合信息的太阳活动周期峰值预测方法。在传统的基于地磁活动指标型信息的统计先验类方法中,加入太阳活动周期轮廓的隐含型信息和几何型信息,采用多元回归技术实现周期峰值预测。实验结果证明,基于该新方法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精确度、适应性和稳定性均明显提高,满足中、长期不同预测需要的预测模型。根据所利用信息的可获得时间,归纳出分别适用于长、中、短期预测需要的预测模型。在轮廓预测方法中结合这些预测模型所做出的峰值预测结果,得到对完整太阳活动周期的较好预测。 2.利用粒子滤波技术对太阳活动周期进行跟踪、预测,在局部时间范围内取得好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刊编辑部;;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变化存在内在联系[J];西藏科技;2009年07期
2 节;丹麦科学家最近证实 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周期的长短相关[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3 ;《自然》:太阳对地球温度影响与人们认知相反[J];光机电信息;2010年10期
4 李恒克;;太阳,你怎么了[J];奇闻怪事;2011年01期
5 天奇;; 太阳活动左右重大发明[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2年03期
6 王明华;;新一轮太阳活动周期到来[J];水资源研究;2010年04期
7 张唯诚;;想说懂你不容易——太阳活动探索路漫漫[J];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01期
8 ;国外专题择要[J];气象科技;1975年07期
9 谢懿;;太阳的另一面[J];世界科学;2007年02期
10 占腊生;袁文亮;闵骞;李翠云;;鄱阳湖洪水灾害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关性研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9年03期
11 陈彪;印春霖;;关于太阳活动周期——相对数曲线的一种数学表达式[J];天文学报;1965年01期
12 任振球;;太阳活动、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J];大自然;2003年04期
13 乐贵明,王家龙;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周期的小波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14 李建云;;来自太阳的威胁[J];飞碟探索;2007年08期
15 曾晓梅;;遥远星球的声波具有与太阳黑子活动类似的周期[J];气象科技;2010年06期
16 章公亮;;短論——太阳活动对地磁場影响的南北不对称性[J];地球物理学报;1962年01期
17 孔勇进,吴铭蟾;日冕物质抛射在太阳活动周期内的变化[J];空间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18 颉父;;周期性巧合之谜[J];大科技;1998年05期
19 聂清香;张海霞;左庆林;郝娟;;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形成原因新探[J];自然杂志;2007年04期
20 陆菲;;变化中的太阳——当今全球环境变暖是否与太阳活动变化有关?[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玉成;韩婧;陈玉莲;;太阳活动低年高频传播的不利因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强;吴健;许正文;;EMD方法在太阳活动周研究中的应用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赵汉阶;程延年;;地球物理环境与农业灾害[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徐元芳;曾治权;邱学刚;;吉极光与古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分析[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乐新安;万卫星;刘立波;宁百齐;;武汉地区电离层特性参量长期变化趋势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黄莹莹;张绍东;易帆;;基于TIMED/SABER的两天波时空分布的观测研究(S15)[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电离层与电波相互作用、空间天气事件数值模拟[C];2011年
7 俞向明;牛文;;临安地区大气臭氧总量地基和卫星观测比较及其长期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任志鹏;万卫星;;赤道区电离层垂直漂移的春秋不对称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温晋;万卫星;丁峰;乐新安;;GPS TEC测量中垂直TEC映射函数的实验观测和统计特性[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索玉成;;海口地区N_mF_2的两种异常特征[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占腊生;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秦磊;基于综合信息模型的太阳活动预测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2 王永祥;黑龙江乌拉嘎金矿深部及周边隐伏矿体定位预测[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青华;然者涌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张西洋;射电天文观测系统数字接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3年
5 陶梦初;北半球平流层中下层风场特征统计和一类特殊SSW事件的动力学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屹;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缓步登场[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毛黎;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变化存在内在联系[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罕见冰雪天气与“太阳黑子稀少”有关?专家称无实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丝 雨;“七月飞雪”:不期而至的太阳风暴[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记者 孙慧霞 记者 王艳红;为地球降温支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本报记者 屈遐;今夏太阳不安分 出门在外要防晒[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本报驻德国记者 顾钢;气候10年并无变化?[N];科技日报;2009年
8 赵亚辉 王珪珍 刘耀辉;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多大?[N];人民日报;2010年
9 赵宝椿;太阳活动与疾病流行[N];科技日报;2000年
10 董映璧;用卫生纸防御宇宙射线[N];科技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