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相机调焦技术的研究
【摘要】:
调焦技术是空间相机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调焦系统是空间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空间相机成像质量好坏的关键组件。空间相机所处的运载和运行环境条件(如冲击、过载、振动、压力及温度等)非常复杂,为使在上述的环境条件下,保证相机的成像质量,要求相机不但具备良好的力学环境下的稳定性,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对温度、压力变化的适应性。空间相机在轨工作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很大,相机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波动的影响比较敏感。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机的焦面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偏移,即离焦,为保证相机在比较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的成像质量,需对相机变化的像面加以校正,因此设计一套调整空间相机像面位置的系统,即调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对空间相机调焦机构进行研究,借鉴国内外相机调焦机构研制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分析影响相机离焦的各种因素以及相机常用的各种调焦方案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调焦机构方案,并对本调焦机构的原理进行简要的介绍;对调焦机构具体的结构、材料的选择、调焦电机的选择、编码器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在电设计中,在简单介绍调焦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调焦功率级的设计、限位电路设计;在误差分析中,在对调焦机构的传动部件的传动误差、空回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本调焦机构的精度进行了评估;最后,通过试验(调焦试验、相机野外照像试验、力学环境试验、热循环试验、热真空试验)验证调焦机构满足相机成像使用要求。
|
|
|
|
1 |
武星星;刘金国;周怀得;张博研;;基于光照条件的空间相机增益在轨自动调整[J];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
2 |
吴清文,杨洪波,杨近松,陈长征,王忠素,刘宏伟,高明辉;空间相机中主镜及其支撑方案设计与分析方法[J];光学技术;2004年02期 |
3 |
陈荣利,赵信民,解永杰,马臻,樊学武,李英才;高分辨率空间相机的工程分析[J];光子学报;2005年02期 |
4 |
关英俊;辛宏伟;刘巨;任建岳;;空间相机主支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
5 |
张雷;金光;;轻型空间相机桁架结构设计与模态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
6 |
黄涛;吴清文;梁九生;余飞;黎明;;空间相机接触热阻的计算[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09年04期 |
7 |
陈荣利;马臻;杨文刚;余雷;贺天兵;李英才;;空间相机热光学分析与试验验证[J];光子学报;2010年11期 |
8 |
钱婧;孙胜利;孙丽崴;;空间相机内部隔热板的性能优化方法[J];应用光学;2013年02期 |
9 |
李永强;郭永祥;廖志波;王静怡;杜建祥;;空间相机用铝合金不同工艺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特性对比[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
10 |
王红娟;王炜;王欣;邹刚毅;李刚;樊学武;;航天器微振动对空间相机像质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3年10期 |
11 |
贾学志;张雷;金光;;空间相机桁架支撑结构满应力优化设计与试验[J];空间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
12 |
杨文刚;余雷;陈荣利;李英才;;高分辨率空间相机精密热控设计及验证[J];光子学报;2009年09期 |
13 |
李旭阳;李英才;马臻;易红伟;冯广军;;大F数长焦距空间相机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0年07期 |
14 |
;摄影技术及其装置[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9年04期 |
15 |
陈荣利;耿利寅;马臻;李英才;;空间相机的热分析和热设计[J];光子学报;2006年01期 |
16 |
廖志波;焦文春;伏瑞敏;;空间相机光学窗口热光学性能的仿真分析[J];应用光学;2011年03期 |
17 |
贾学志;金光;贾继强;安源;徐振;;轻型空间相机主承力基板结构拓扑优化设计[J];空间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
18 |
武星星;刘金国;周怀得;;应用地球椭球的大视场空间相机像移补偿[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
19 |
樊超;李英才;易红伟;;基于光学相关的空间相机像移测量方法研究[J];光子学报;2008年06期 |
20 |
郭亮;吴清文;曹启鹏;颜昌翔;陈立恒;王领华;刘伟毅;;空间相机电控机箱的热设计及仿真分析[J];中国光学;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