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及相关照明器件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LED效率的迅速提高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特别是白色LED的问世,使得发光二极管由显示、指示向照明领域迅速扩展,专家预计LED将成为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第三代照明光源。固态光源取代传统真空光源如同晶体管取代传统真空电子管一样是破坏性技术创新,将引起照明领域的一场革命。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白光发光二极管及相关的工艺技术。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研制了两种白光LED用的高效荧光粉,其一是稀土激活的铝酸盐荧光粉(Y_(3-x-y)Gd_y)(Al_(5-z)Ga_z)O_(12):Ce_x~(3+),其二是稀土激活的硫化物荧光粉CaS:Eu~(2+)。
2,利用自己研制的荧光粉制备出国内首只白光LED单管,其发光强度达到2890mcd,显色指数为81,色坐标为x=0.29,y=0.33。色坐标和显色指数超过当时(2001年)国外产品水平。
3,研制出国内首只大功率集成化LED光源,研制的集成化白光LED光源的功率为5W,流明效率为12.6Lm/W,显色指数为CRI=80.6,功率水平和显色指数超过了美国固态照明光源发展规划预期2007年将要达到的技术指标;
4,在国际上率先研究了以Al_2O_3和SiC为衬底的GaN基蓝光LED的老化特性,提出了造成Al_2O_3衬底蓝光LED快速光衰是由于过渡层和n-GaN层中电流密度过高造成的。用单指数函数拟合了发光二极管的光衰减曲线[I=I_1+I_2exp(t/τ)],这个关系式可以给出三个信息:稳定光强、衰减光强、衰减速度,提出了更加合理的评价LED老化性能的方法。
5,将现有的LED技术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当中得到充分地应用,即“白光发光二极管面阵均匀照明器”和“载人飞船空中交会对接合作标志器”。
|
|
|
|
1 |
蒋大鹏,刘学彦,尹长安,赵成久,侯凤勤,赵建军,卢景贵,申德振,范希武;白光LED面阵及其主要参数指标[J];发光学报;2001年02期 |
2 |
宋晓舒;日本半导体照明工程[J];光机电信息;2003年11期 |
3 |
Michael Krickl;LED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03期 |
4 |
戚发金,朱宪忠,王苏,王海波;气相法制备优质白光LED用YAG荧光粉[J];中国照明电器;2005年04期 |
5 |
Andy Fewster,魏智编;电池供电产品的LED控制问题[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年11期 |
6 |
Tony Armstrong;用于多显示屏背光照明的多用途白光LED驱动器[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20期 |
7 |
李炳乾;基于金属线路板的新型大功率LED及其光电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5年03期 |
8 |
孙晓园,张家骅,张霞,刘慎薪,蒋大鹏,王笑军;新一代白光LED照明用一种适于近紫外光激发的单一白光荧光粉[J];发光学报;2005年03期 |
9 |
;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展出全球最亮白光LED[J];稀土信息;2003年11期 |
10 |
金尚忠,张在宣,郭志军,侯民贤;白光照明LED灯温度特性的研究[J];发光学报;2002年04期 |
11 |
黄芳;LED开启了新的应用大门——彩色LED在广泛的应用领域里前景可期[J];光机电信息;2004年04期 |
12 |
林苑晴;新一代LED光源令照明技术改朝换代[J];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
13 |
;德州仪器推出增强OLED色彩显示以及白光LED背光驱动的新型电源管理芯片[J];电子与电脑;2004年05期 |
14 |
范供齐;王海波;张瑞西;井艳军;施丰华;徐文飞;;白光LED用荧光粉最新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9期 |
15 |
杨剑;关注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J];电子与电脑;2004年09期 |
16 |
王德刘;傅仁利;何洪;宋秀峰;沈源;;白光LED用光转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材料导报;2007年08期 |
17 |
刘霁;李万万;孙康;;白光LED及其涂敷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8期 |
18 |
何锦华;梁超;符义兵;;荧光粉在高显色白光LED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照明电器;2009年02期 |
19 |
印琰;杨宝东;朱月华;王海波;;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发展现状[J];中国照明电器;2009年03期 |
20 |
吴庆;黄先;刘丽;王健;褚明辉;张立功;侯凤勤;刘学彦;赵成久;范翊;罗劲松;蒋大鹏;;色坐标对白光LED光通量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