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轮廓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航空发动机叶片质量是影响发动机性能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实现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轮廓自动测量是目前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在考察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技术与测量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光学非接触测量为手段,介绍了目前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投影光栅相移测量技术通过直接分析变形光栅得到物体高度信息,因其原理简单,测量速度快并且提供物体三维信息量丰富等优点,所以本文以投影光栅相移测量技术为方向,将本文工作定位在用投影光栅相移测量技术来测量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轮廓数据。
在详细分析投影光栅相移测量技术原理基础上,从航空发动机叶片整个测量系统出发,提出了航空发动机叶片测量系统平台构成,根据光学投影技术的发展,本文在原有机械式正弦投影光栅系统基础上,提出了全数字化(DLP)正弦投影光栅系统,为后续双频和条纹编码技术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投影光栅相移测量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位相提取和位相展开方法,在经典位相提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平均技术的误差补偿相移算法,该方法经过实验验证能够有效的抑止图像噪声并且提高位相提取的精度;在位相展开方面,针对位相中存在不能够识别的间断点情况或者图像噪声方面,提出了区域相关位相展开方法,详细描述了其位相展开方法原理,实验验证其有效地克服位相中间断点和噪声对位相展开的影响。
针对常规相移技术不能够适应物体复杂面形的测量并且在投影光栅相移测量技术发展方向基础上,提出了双频光栅与编码光栅在叶片测量中的应用。在双频测量技术部分,提出双频投影光栅测量技术的实施方法和具体实验验证;在编码技术部分,提出了编码方案、研究编码特性、给出条纹编码与相移技术相结合方法并给出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分析两种方法在物体复杂面形方面的测量比常规相移技术具有优越性。
在投影光栅相移测量技术系统参数标定方面,不仅给出航空发动机叶片测量系统参数标定的过程,还对于投影栅线节距修正和基于坐标变换的物体三维数据拼接做了详细的描述,实验部分通过三个实验内容验证了该系统在测量物体三维数据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同时分析了测量系统误差因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
|
|
|
1 |
武斌;张晓峰;桂垣;龙在云;;硬币鉴伪技术在投币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8年16期 |
2 |
刘赣勇;吕晓旭;张庆生;余清婷;;基于LabVIEW的压电陶瓷相移器控制系统[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9年05期 |
3 |
龚国良;鲁华祥;;一种利用固定相移测量同频正弦信号相位差的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0年04期 |
4 |
张永鸿;;两厘米相位标准的研制[J];宇航计测技术;1991年03期 |
5 |
陈森元;;地回路电流引起的干扰电压对射频相移测量的影响[J];计量技术;1982年04期 |
6 |
P.I.Somlo;陆国强;陈森元;;标准实验室条件下的相移测量[J];国外计量;1987年03期 |
7 |
川神友照;顾及;;用阶梯相位调制测量微波衰减和相移[J];宇航计测技术;1981年03期 |
8 |
于梅;;低频振动传感器幅值和相移测量的不确定度[J];振动与冲击;2009年04期 |
9 |
范钦文,刘聪,张红;调制器相移测量方法探讨[J];上海航天;1991年05期 |
10 |
殷连生;;微波大系统相移精确测量的自校正法[J];电子测量技术;1989年03期 |
11 |
王泽锋;胡永明;孟洲;倪明;;光纤干涉仪动态相移测量的新方法及应用[J];中国激光;2009年08期 |
12 |
肖顺模,邓中朝,彭利林;HCN激光干涉仪[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2年01期 |
13 |
陈森元;;低频相位测量和相位计校准的误差源[J];计量技术;1985年06期 |
14 |
林忠民,吴岳林,徐纪华,孙宏桥,田杰;角向箍缩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时空分布的测量[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7年01期 |
15 |
郑林华,黄小严,王成友;一种实现预置式均衡器的新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16 |
赵兵,方如华;显微光弹性全场测量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17 |
赵焕东,李志能;基于微分法的新相位测量轮廓术[J];光电工程;2001年02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