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CdTe表面/界面光电特性研究
【摘要】:化合物半导体材料Hg1-xCdxTe凭借其禁带宽度可调、波段覆盖整个红外波段、量子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红外探测器制备最主要的材料。但是碲镉汞材料禁带宽度窄,晶体结构中的Hg-Te键较弱,汞原子易逸出,因而制备出的碲镉汞探测器受材料表面影响严重,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探测器的光电性能,目前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就是表面钝化。本文就以此作为切入点,以进一步提高碲镉汞探测器(主要针对光导型探测器)性能为目的,对碲镉汞材料表面、碲镉汞/钝化膜界面以及碲镉汞表面微光学元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首先引入碲镉汞表面控制器件─“栅控结构”光导探测器来模拟探测器表面/界面状态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外加栅压施加的电场实现对碲镉汞表面载流子浓度、迁移率以及材料有效少数载流子寿命的定量连续控制。基于表面层的多层分布模型,建立了全面系统的栅控光导探测器的物理模型,在对n型碲镉汞长波光导探测器进行仿真后发现,传统阳极氧化层/ZnS双层钝化的组合会造成HgCdTe表面载流子的过积累,在提高少子寿命的同时也会降低器件的表面电阻,结果反而会造成探测器性能的下降,传统光导探测器性能还有改进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研究碲镉汞的表面钝化,针对目前两种最常用的ZnS薄膜生长方法,热蒸发法和磁控溅射法,对两种方法生长在n型HgCdTe材料上的ZnS钝化膜进行表征与评价,分别采用SEM、EDX、XRD以及FTIR对两种ZnS钝化膜的形貌、元素组分、晶体结构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
通过MIS器件来研究不同双层钝化膜系与HgCdTe界面的电学特性,分别制备了阳极氧化膜/ZnS(热蒸发)、阳极氧化膜/ZnS(磁控溅射)和CdTe/ZnS(热蒸发)三种钝化膜系作为绝缘层的n-HgCdTe MIS器件,自主搭建了低温探针台I-V测试系统和变温C-V测试系统,热蒸发法生长的ZnS介质膜绝缘的零偏暗电流达10-13A,采用磁控溅射生长的ZnS介质膜漏电流大,易击穿。C-V测试结果得到这三种双层钝化膜系的固定电荷密度分别在1.091012cm-2、1.211012cm-2和-3.01011cm-2左右,慢界面密度分别为Nh=1.271010cm-2eV-1、1.321010cm-2eV-1和Nh=1.071011cm-2eV-1。阳极氧化膜/ZnS(热蒸发)双层钝化膜的测试中从4MHz开始还观察到了高频C-V特性,其快界面态密度为4.21011cm-2eV-1。
基于器件仿真和钝化膜的研究结果,成功制备出了Cd组分x=0.23的n-Hg1-xCdxTe栅控结构长波光导探测器,器件的SdH振荡测试得到器件表面电子面密度在1.931012cm-2,实验上证明了HgCdTe表面载流子重积累现象的存在。利用改进的栅控光导器件测试系统对外加不同栅压条件下栅控器件的光电性能进行测试,信号电压和响应率性能的变化一致,器件的峰值响应率792.7V/W在-8.4V处取得,在浮栅条件下的响应率只有498.5V/W,传统器件工作条件并未将器件的最大性能发挥出来。通过噪声测试与器件仿真发现,栅控器件外加栅压后引入的附加器件噪声与表面载流子的浓度变化有关,进一步对器件作噪声频谱的测试,研究发现栅控器件的附加噪声主要来源于碲镉汞表面载流子数涨落引起的非基本1/f噪声。
最后,对在HgCdTe器件表面制备单片集成式微型透镜的工艺进行了初步摸索,提出了一种利用ICP-RIE干法刻蚀结合化学湿法腐蚀在CdZnTe衬底上制备折射型微透镜的方法,成功在CdZnTe衬底上制备了冠高达60μm的连续深浮雕折射型微透镜线列,透镜曲率半径均匀、冠高高、F数小,对红外光具有很强的会聚作用,并且与探测器芯片工艺兼容性好。
|
|
|
|
1 |
刘铭;周立庆;;碲镉汞液相外延薄膜典型缺陷及其起源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9年03期 |
2 |
姜润清,张燕,孙喻明;激光退火对碲镉汞电性能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3 |
乔辉;王仍;焦翠玲;龚玮;李向阳;;集成浸没透镜结构碲镉汞光伏器件的研制[J];红外;2015年03期 |
4 |
魏彦锋;徐庆庆;陈晓静;张传杰;孙士文;方维政;杨建荣;;HgCdTe液相外延薄膜表面缺陷的控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9年04期 |
5 |
赵军,陆慧庆,龚海梅,方家熊,李言谨;紫外辐照对碲镉汞MIS结构复合特性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8年01期 |
6 |
黄根生,陈新强,杨建荣,何力;碲镉汞液相外延薄膜生长技术与性能[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0年02期 |
7 |
黄河, 汤定元,童斐明,郑国珍;n型碲镉汞MIS器件动态存储时间研究[J];物理学报;1994年11期 |
8 |
史伟民,李冬梅,钱永彪,居建华,王林军,闵嘉华,桑文斌,吴汶海;碲镉汞物理与化学钝化界面的AES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S1期 |
9 |
张可锋;林杏潮;张莉萍;王仍;焦翠灵;陆液;王妮丽;李向阳;;“弱p型”和低迁移率n型碲镉汞体材料的迁移率谱研究[J];红外;2011年06期 |
10 |
曾戈虹;;HgCdTe艰辛的历程、辉煌的成就:一、伟大的发明[J];红外技术;2011年05期 |
11 |
龚海梅,李言谨,方家熊;碲镉汞表面钝化新方法[J];物理学报;1997年07期 |
12 |
张可锋;林杏潮;张莉萍;王仍;焦翠灵;陆液;王妮丽;李向阳;;弱p型碲镉汞材料和陷阱模式光导探测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6期 |
13 |
李雄军;韩福忠;李东升;李立华;胡彦博;孔金丞;赵俊;朱颖峰;庄继胜;姬荣斌;;基于栅控二极管研究碲镉汞器件表面效应[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7年03期 |
14 |
张新昌,王戎兴;碲镉汞表面纯化膜界面电学特性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5期 |
15 |
翟树礼;碲镉汞表面钝化层研究[J];红外与激光技术;1995年01期 |
16 |
叶振华;李杨;胡伟达;陈路;廖亲君;陈洪雷;林春;胡晓宁;丁瑞军;何力;;同时模式的中波/长波碲镉汞双色红外探测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2年06期 |
17 |
杨建荣;张传杰;方维政;魏彦锋;刘从峰;孙士文;陈晓静;徐庆庆;顾仁杰;陈新强;;碲镉汞富碲垂直液相外延技术[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9年05期 |
18 |
刘大福;吴礼刚;徐国森;龚海梅;;长波光导HgCdTe红外探测器的可靠性[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03期 |
19 |
张燕,方家熊;碲镉汞光伏探测器机理研究[J];红外;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