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沉积盆地之一,上古生界煤是盆地内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主要的气源岩。过去的大量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气源岩的评价上,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基于生烃动力学实验的煤成气的生成和运移历史的研究较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成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最接近地质生烃过程的有压力存在的黄金管限定体系系统地进行了生烃动力学模拟,结合盆地实际对盆地上古生界生烃史和天然气的运移史进行了恢复。同时,采用Py-GC-MS和钌离子催化氧化(RICO)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这两组原煤、其中的非共价键物理缔合结构的组分以及共价键骨架结构的组分的分子特征,这些对于进一步了解煤的生烃机理可以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热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原煤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和镜质体反射率(Ro)动力学参数均存在差异。通过生烃动力学恢复的煤成烃的生烃史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在盆地后期的抬升降温过程中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二次生烃。由Ro动力学计算的最大古地温和砂岩气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对比结果显示,盆地中部和东部上古生界地层内的气水界面已经发生迁移,而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地层中的气水界面未完全迁移。这表明,盆地中部和东部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Py-GC-MS和RICO结果显示,两组原煤及其CS_2-NMP混合溶剂的抽提物和抽余物的分子特征都存在差别,正是这种差别内在地引起了两组原煤的生烃行为的差异。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原煤的CS_2-NMP混合溶剂的抽余物由大量复杂的稠合芳香组分以及连接在其上的少量的烷基构成,结构相对稳定,仅在芳香族内部的组成上存在差别。另一方面,CS_2-NMP的抽提物的组成复杂多变,与常见的认识不同,其中同样有复杂的稠合芳香组分以及连接在芳香结构上的烷基。
论文最后讨论了抑制和破坏煤及干酪根中的非共价键缔合作用生烃的可能性,认为物理缔合结构对于生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解释了许多地质和实验的事实。
|
|
|
|
1 |
孙国凡,刘景平,苗永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找油方向初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
2 |
郑礼全,李贤庆,钟宁宁;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有机质热演化与二次生烃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4期 |
3 |
夏正元,王宝江;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上古生界砂岩地震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4 |
吴春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测井地质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4年01期 |
5 |
袁志祥;陈洪德;陈英毅;;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6 |
樊爱萍;杨仁超;冯乔;黄道军;;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7 |
张英利;赵长毅;朱炎铭;;华北地区上古生界二次生烃及成藏条件特征[J];沉积学报;2006年05期 |
8 |
江涛;陈刚;丁超;李振华;;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米脂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压力分布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0年03期 |
9 |
潘广;李振声;张恒谦;刘凤岐;钱正杏;全作範;;太子河流域上古生界分层问题[J];地质论评;1959年06期 |
10 |
刘文彬,罗大恒,伏万军;陕甘宁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泥质岩直接盖层的扩散系数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6年01期 |
11 |
杨超华,吴东平,吴春萍;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低渗透气层测井解释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1年S1期 |
12 |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胡国艺,严启团,刘锐蛾,陈红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
13 |
陈克勇;张哨楠;胡永章;丁晓琪;;塔巴庙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4 |
李剑锋;孙林;马军;昝川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推覆带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
15 |
谢风猛;陈克勇;张哨楠;丁晓琪;;塔巴庙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年03期 |
16 |
米敬奎;戴金星;张水昌;张文正;宫色;李贤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储层包裹体中气体成分及同位素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S2期 |
17 |
杨奕华;包洪平;贾亚妮;于忠平;;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8年01期 |
18 |
薛会;张金川;王毅;徐波;郭华强;;鄂北杭锦旗探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2期 |
19 |
朱春俊;王延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煤特征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20 |
张抗;;中国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代序)[J];地质通报;201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