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活化及其与微结构变化关系研究
【摘要】:
本文从酸活化处理、热处理、单核及多核柱撑等实验方法入手,对蒙脱石进行多种活化处理,并对未经活化的单矿物(提纯后的蒙脱石)和活化产物的矿物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阐明了蒙脱石活化以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矿物微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蒙脱石酸处理的实质是经过酸化使蒙脱石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活化后的蒙脱石随着八面体片中阳离子的溶出和四面体片中硅结构的重组,增强了蒙脱石的表面酸性,从而增大了它的吸附性能。酸化蒙脱石脱色的根源是由于酸化作用改变了蒙脱石的表面结构,使其表面形成畸变的Q~3硅结构和Q~4硅结构从而具有BrΦnsted酸活性。
HP蒙脱石的热处理研究表明,热处理温度达到600℃时,蒙脱石八面体片中的羟基开始脱失,但层状结构仍然保持。蒙脱石羟基的脱失过程对应着八面体片中Al~Ⅵ向Al~Ⅳ的转变,且其平整的层状结构受到破坏而使其表面粗糙化。当温度达到900℃时,蒙脱石的层状结构完全被破坏,并有新的矿物相X—SiO_2产生。当温度达到1200℃时,出现方英石及莫来石相。当热处理温度达到1350℃时,方英石及莫来石的含量略有减少,并出现较多的堇青石相。
AlCl_3溶液在[OH~-]/[Al~(3+)]=2.4时水解生成的Keggin离子最多,且最稳定。随着Fe/Al比的增加,羟基铁铝柱化液中的四配位Al(Ⅳ)逐渐减少,过量的Fe对Keggin结构具有破坏作用。HP蒙脱石经羟基铝柱撑后其层间距d_(001)由自然状态下的1.57nm增大到2.53nm,经300℃灼烧后其层间距稳定在1.83nm,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柱撑蒙脱石表面的Lewis酸性明显增强。
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改性后的蒙脱石及柱撑蒙脱石,能大幅度提高其对苯酚的吸附能力。柱撑蒙脱石对苯酚的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改性粘土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和表面组分;而不仅仅依赖于表面积。经灼烧后的柱撑蒙脱石用少量的Na_2CO_3处理后,再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反应制成有机柱化粘土而可循环使用。
|
|
|
|
1 |
王德利;合成莫来石—玻璃工业用的现代耐火材料[J];玻璃与搪瓷;1975年05期 |
2 |
应中;莫来石晶型的微晶玻璃[J];玻璃与搪瓷;1977年02期 |
3 |
阎德胜;;无塞棒铸钢中刚玉质和莫来石刚玉质耐火材料的损坏机理[J];河北冶金;1981年03期 |
4 |
胡亮,杜桂荣;碳化硅匣钵粘土结合剂在850℃热交换中生成莫来石的发现[J];中国陶瓷;1982年04期 |
5 |
高振昕,叶雪华;电熔AZS耐火材料的偏析和莫来石结晶[J];玻璃与搪瓷;1983年03期 |
6 |
李中和;曹连初;张志成;戴粹新;曾祥通;;改变结合剂配比对“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的影响[J];陶瓷学报;1983年01期 |
7 |
刘汉贤;王振林;;铝矾土中的铁、钛杂质对铝质高强度瓷相组成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1985年05期 |
8 |
钱钧;;高强度陶瓷材料的制造技术[J];砖瓦世界;1985年21期 |
9 |
宋仪杰,包卓吾,郎衍庭;TiO_2、Fe_2O_3杂质对高铝耐火材料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87年01期 |
10 |
晓章;立荣;;高温耐火材料莫来石在江都合成[J];江苏冶金;1987年01期 |
11 |
谈家琪,郑娟荣,沈继耀,焦鸿阁,陆文汉,金玉俊,于生学;高纯电熔莫来石再烧结制品的研制[J];硅酸盐学报;1988年03期 |
12 |
程桂亮;姚奉洪;杨开玉;丛旻;;耐热陶瓷的研究[J];中国陶瓷;1988年01期 |
13 |
叶瑞伦;程姣莉;陈宝祺;;溶胶凝胶法制备莫来石微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14 |
杨子初;;莫来石刚玉熔融石英推板的研究和应用[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90年01期 |
15 |
胜示宏昭·川原昭彦;胡国连;;以粘土矿物为原料的多孔质陶瓷的制造和特性[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90年03期 |
16 |
徐明霞,崔峰,靳正国,杨正方;超微莫来石粉末制备新工艺[J];硅酸盐学报;1991年01期 |
17 |
陈树江;程继健;;从铝硅溶胶中合成莫来石-刚玉超细粉的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18 |
何宜柱;陆伯之;;组合肋板式陶瓷换热器材质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19 |
李玉书;;拓宽了烧结温度范围的莫来石刚玉瓷的研究[J];陶瓷研究;1992年01期 |
20 |
陈树江;杨为镇;;以溶胶为结合剂提高莫来石制品体积密度的初步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