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卜国民,李华启,李文铅,俞亨祥,金辉;新疆塔克札勒蛇绿混杂岩中玄武质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讨论[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02期 |
2 |
吴峻,兰朝利,李继亮,俞良军;阿尔金红柳沟蛇绿混杂岩中MORB与OIB组合的地球化学证据[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年01期 |
3 |
孙晓猛,聂泽同,梁定益;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J];现代地质;1994年03期 |
4 |
李日俊,郝杰,鲁刚毅,符鹤琴;论板溪群与板溪蛇绿混杂岩[J];地质论评;1994年02期 |
5 |
赵崇贺,何科昭,周正国,乐昌硕,聂泽同,邰道乾,;关于华南大地构造问题的再认识[J];现代地质;1996年04期 |
6 |
解玉月;昆中断裂东段不同时代蛇绿岩特征及形成环境[J];青海国土经略;1998年01期 |
7 |
黄增保,许荣科,张彦杰,金霞;甘肃玉门昌马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J];甘肃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
8 |
陶继雄,苏茂荣,宝音乌力吉,白立兵;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地区索伦山蛇绿混杂岩的特征及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04年12期 |
9 |
杨群,王玉净,尹磊明,舒良树,楼法生,王博;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的时代——来自微体古生物学的证据[J];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
10 |
赵崇贺,何科昭,莫宣学,邰道乾,林培英,毕先梅,郑伯让,叶德隆,冯庆来,叶枬;赣东北深断裂带蛇绿混杂岩中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5年23期 |
11 |
朱宝清,冯益民,杨军录,张开春;新疆中天山干沟一带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意义[J];新疆地质;2002年04期 |
12 |
张旗,李达周,张魁武;云南省云县铜厂街蛇绿混杂岩的初步研究[J];岩石学报;1985年03期 |
13 |
李曙光;孙卫东;葛宁洁;王楠;刘德良;陈移之;张志敏;;青岛榴辉岩相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证据及退变质P-T轨迹[J];岩石学报;1992年04期 |
14 |
王金荣,宋春晖,高军平,王士政;阿拉善北部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机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15 |
边千韬,尹磊明,孙淑芬,罗小全,I. Pospelov,O. Astrakhahtsev,N. Chamov;东昆仑布青山蛇绿混杂岩中发现奥陶纪疑源类[J];科学通报;2001年02期 |
16 |
张以熔;;桐柏—信阳古蛇绿岩带及混杂堆积[J];地质通报;1985年03期 |
17 |
尹显科;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蛇绿混杂岩构造岩片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1995年04期 |
18 |
郑来林,耿全如,董翰,欧春生,王小伟;波密地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年01期 |
19 |
吴新国;贾建称;崔邢涛;;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开合演化模式的探讨[J];现代地质;2005年04期 |
20 |
田东江;周建波;郑常青;刘建辉;;完达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