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CO_2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
【摘要】:济阳坳陷已发现的八里泊、阳25、平方王、平南、高青、花17 CO_2气(田)藏主要储集层位有奥陶系、中生界、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集层岩性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盖层以泥质岩、页岩和岩浆岩为主。;圈闭类型主要为受断裂改造的背斜、断块及刺穿岩体遮挡圈闭。;气体成分主要有CO_2、N_2、CH_4、C_2H_6、He等。;主要气源体为岩浆气源体,气源体的主要地质形式为侵入体和埋藏的火山通道。;气藏和气源体的空间关系有岩浆侵入体一断裂一气藏沟通型、岩浆侵入体-CO_2气储集层接触型和埋藏火山通道-气储集层接触型三种类型。;岩浆侵入体CO_2气运移分为熔融运移阶段和结晶运移阶段,火山通道中CO_2气运移分成近地表喷发阶段和结晶运移阶段。;断裂(或裂缝)中,CO_2在水中的浮力远大于运移阻力,CO_2气容易上浮,CO_2在断裂中的易浮性导致不同密度气体的分异和走向上封闭的断裂气体相对富集。;气体在砂岩储集层运移聚集具有选择性,会优先进入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的砂岩,随着压力增加,才会进入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在岩浆气源体-断裂-储集层空间输导格架下,CO_2气在膨胀力的驱动下,首先进入含水的断裂并重力分异而聚集,气体压力会不断增高,当压力增至一定程度,CO_2气会向高孔隙度、渗透率的储集层运移并聚集。;在岩浆气源体-储集层接触空间输导格架下,CO_2气受膨胀力的驱动直接向储集层运移并聚集。;成藏的CO_2气会经历化学沉淀、溶解、扩散和机械破坏四种破坏方式,会受断裂切割而打破压力平衡,沿断裂进一步运移和聚集成藏。
济阳坳陷以岩浆侵入体为气源的气藏形成地质过程分为岩浆侵入前储盖层形成早期阶段、岩浆侵入与CO_2早期成藏阶段和岩浆结晶脱气与CO_2晚期成藏三个阶段,不同气藏三个阶段地质时期不同。;岩浆火山通道为主要气源体气藏的形成分成岩浆喷发前、岩浆喷发、火山通道埋藏与成藏三个阶段。CO_2气藏的主要成藏期在岩浆结晶阶段,从岩浆侵入或喷发期一直延续到第四纪,但是,其破坏过程与成藏过程基本同步,气藏能够存在的关键因素是有持续的气源供应。
济阳坳陷CO_2气成藏有侵入体-断裂-储集层转折成藏模式、侵入体-储集层直接成藏模式和埋藏火山通道-储集层直接成藏模式三种地质模式。阳信洼陷深层U型成藏地质单元的下凹部位、阳25-沙4火山通道周围及火山口上部地层、滨古1南与侵入体相切的断裂带附近、花15井南的火山通道周围、高气10和高气101井前第三系地层、花501和高53前第三系地层、花2和花17之间的下第三系和中生界地层的成藏区是济阳坳陷CO_2气有利勘探领域。
|
|
|
|
1 |
童晓光,窦立荣,田作基,潘校华,朱向东;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J];石油学报;2004年01期 |
2 |
田波,冯斌,纪友亮;长堤地区油气成藏系统及成藏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5期 |
3 |
梁杨;;梨树断陷双龙次凹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J];广东化工;2013年22期 |
4 |
李趁义,樊太亮,郑和荣;阳信-花沟地区二氧化碳气藏成藏模式[J];石油学报;2004年01期 |
5 |
文志刚,张传林,李玉泉,宗国洪;梁家楼油田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4年04期 |
6 |
江喻;陈青;阎长辉;杨敏;;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成藏模式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6期 |
7 |
李群;肖晓光;刘军峰;侯林惠;;马岭油田南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模式[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3期 |
8 |
徐思煌;郑丹;朱光辉;杨松岭;李超;杨传超;;缅甸安达曼海弧后坳陷天然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
9 |
郑绍贵,郭念发,王宏祥;江苏天然气藏及成藏模式[J];天然气工业;2000年02期 |
10 |
雷新华;林功成;苗永胜;张新;刘豪杰;;天然气水合物与传统油气资源共生成藏模式初探[J];海相油气地质;2013年01期 |
11 |
苗鸿伟,邢伟国,于春旭,初丛辉;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剖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2年04期 |
12 |
白群丽;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成气成藏模式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5期 |
13 |
张以明;王余泉;刘井旺;王权;胡润苗;;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藏成藏模式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2期 |
14 |
高长海;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5 |
曹瑞成;;贝尔凹陷油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16 |
李靖;曹代勇;豆旭谦;王丹;;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
17 |
匡增桂;郭依群;;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新近系以来沉积相及水合物成藏模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
18 |
谢泽华;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勘探方法──以川西天然气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年02期 |
19 |
张金华;魏伟;魏兴华;王媛媛;李小龙;;我国主要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2013年05期 |
20 |
王昌桂,郭彦如,张朝富,张子彦;吐鲁番坳陷天然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