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运聚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琼东南盆典型特点是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复杂。长期以来对油气运聚成藏规律认识深度不够,对开拓新的勘探领域缺少科学依据。本研究开展琼东南盆天然气运聚成藏规律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与认识:
(1) 崖13-4与崖13-6构造天然气与崖13-1构造天然气属同期形成,均来自崖南凹陷斜坡带崖城组含煤岩系;天然气主成藏期在2Ma以后;天然气经历了从崖13-1/崖13-6向崖13-4构造的区域性运移规律。
(2) 宝岛构造有两次天然气充注:早期为低成熟度烃类气,充注时间在10—8Ma以前;晚期为CO_2气,充注时间为10—8Ma;由于CO_2气突发性大量注入而充满了储层空间,阻止烃类气体进一步注入,因而形成CO2气藏。
(3) 崖21-1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时间于晚中新世,明显早于崖南凹陷烃源岩大量生排气阶段;超压的形成妨碍了天然气的区域性运移,是导致了崖21-1构造未形成商业性气田的主要原因。
(4) 崖城凸起天然气勘探应将重点放在崖南凹陷的西北部;宝岛地区烃类气体勘探应避开断层,寻找较晚的圈闭构造;在超压区的天然气勘探,应寻找早期形成的圈闭体系。
本研究成果不仅对于琼东南盆地油气评价与勘探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我国其它类似油气盆地成藏规律的研究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
|
|
|
1 |
何家雄,李强;莺-琼盆地成藏条件比较性评价有关问题——与陈斯忠先生商榷[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6期 |
2 |
刘刚,陈开远,陈新军;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气势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4年03期 |
3 |
肖军;王华;朱光辉;李绪深;易平;;琼东南盆地异常地层压力与深部储集层物性[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1期 |
4 |
万志峰;夏斌;何家雄;刘宝明;;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比较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5期 |
5 |
韦振权;;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地质构造及其CO_2分布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6期 |
6 |
张国华;南海西部大气区烃源潜力[J];天然气工业;1999年01期 |
7 |
杨红君;;琼东南盆地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及运聚成藏模式[J];中国海上油气;2008年02期 |
8 |
王秀娟;吴时国;王大伟;马玉波;姚根顺;龚跃华;;琼东南盆地多边形断层在流体运移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中的作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1期 |
9 |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苏明;;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2期 |
10 |
张迎朝;李绪深;陈志宏;徐新德;;琼东南盆地滨岸天然气成藏有利条件及勘探方向[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1期 |
11 |
李莹;张功成;吕大炜;王东东;刘海燕;;琼东南盆地崖城组沉积特征及成煤环境[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1期 |
12 |
赵忠新,王华,陆永潮;断坡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琼东南盆地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1期 |
13 |
魏魁生,楚美娟,崔颖凯,沈华,梁建设,杨国忠,刘铁树;琼东南盆地东部低位体系域的时空组合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6期 |
14 |
董冬冬;吴时国;孙运宝;王秀娟;;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流体势分析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5期 |
15 |
付彦辉;吕福亮;袁圣强;马玉波;吴时国;;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深水浊积水道的地震相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09年04期 |
16 |
于俊峰;孙志鹏;朱继田;;琼东南盆地松南凹陷新生代重要构造幕及表现形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2期 |
17 |
刘正华;陈红汉;;琼东南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形成期次和时期[J];现代地质;2011年02期 |
18 |
蔡佳;王华;;琼东南盆地陵水组层序格架及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J];海洋石油;2011年01期 |
19 |
王永凤;王英民;李冬;徐强;;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早上新世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
20 |
王东东;李增学;张功成;米立军;刘海燕;;琼东南盆地渐新世崖城组基准面旋回划分与转换机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