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北地区构造与金铜成矿的遥感地质研究
【摘要】:
赣西北地区为我国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已探明了数十个大中型铁、铜、钼、金等多金属矿床。本论文针对赣西北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在对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ETM不同波段遥感数据的处理、遥感资料的分析,对图像进行解译,结合区域资料,开展赣西北地区断裂构造和环形构造的研究。同时结合重磁、地化异常,从遥感地质的角度探讨赣西北地区金铜矿床的控矿规律,揭示构造对金铜成矿的控制,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通过本文的研究,更加强了构造控矿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评估成矿规律、科学分析找矿前景、准确圈定找矿靶区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
1、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形成了基底和盖层两大构造层:NWW向和NE向深断裂构成了本区基底菱形格状构造,成为区内重要的导岩导矿构造;盖层NEE向和NW向断裂构成了本区盖层菱形网格构造,其结点成为区内重要的运岩、运矿构造,基底的和盖层的菱形网格构造构成了本区构造的基本格架。赣西北地区经历了晋宁运动以来的构造运动和构造改造,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特别是燕山期强烈的岩浆作用为矿产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2、解译遥感图像后认为赣西北地区线性构造非常发育,按其展布方向分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北西西向四个方向,主要以北东东向、北西向最为发育。划分出与成矿有关的邓家山—通江岭线性构造带、双桥山—武山线性构造带、郎君山—丁家山线性构造带共三条北东东向线性断裂构造带和邓家山-武山-洗心桥北西向断裂、南阳-瑞昌隐伏断裂二条北西向线性断裂构造带。对环形构造的组合类型进行划分,共分出南阳环形构造、郎君山—丁家山环形构造带二个重要环形构造。
3、金铜矿床的分布受线性断裂构造和环形构造的控制,不同断裂构造的交叉部位、环形构造与线性构造的交叉部位以及环形构造的边缘等均是成矿的有利地段。在研究区金铜矿床的分布还与隐伏的岩浆岩的分布密切相关,直接表现在环形构造的分布上。通过研究提出研究区金铜矿床的初步预测。
|
|
|
|
1 |
黄洁,刘智;遥感技术在四川省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
2 |
刘林清;;遥感图象解译线性构造分解合成法及其应用效果[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3 |
晏萍;詹发余;祁兰英;;青海省地表水资源综合遥感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J];青海国土经略;2007年01期 |
4 |
朱自强;陈祯培;李继陶;唐光洁;;遥感图象中线性构造光学空间频谱分析方法的研究[J];中国激光;1985年01期 |
5 |
王文献,吴顺发;航片线性构造解译及其数理统计分析[J];黄金地质;1986年01期 |
6 |
J.P.Harff
,薛重生;遥感资料、地质—地球物理场及其相关性统计方法用于地壳构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04期 |
7 |
吴顺发;线性构造的一种分析参数——破裂比及其与金矿的关系[J];黄金地质;1990年04期 |
8 |
林联盛,李加洪,刘道南,陈葵,郭秋中,方豫,刘梅影;鄱阳湖地区洪涝灾情及其遥感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7年01期 |
9 |
李江风,杨森楠,韦必则,刘吉平;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线性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1998年03期 |
10 |
林桂兰,方建勇,陈峰;厦门同安湾滩槽演变趋势的遥感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4年04期 |
11 |
汪小钦;王钦敏;刘高焕;励惠国;;孤东油田植被演化遥感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5年04期 |
12 |
V. V. Vinogradov;陈硕彦;;阿尔丹—斯塔诺夫地区右线性构造聚矿构造[J];西北地质;1986年02期 |
13 |
韩晓光,徐卓民;黄陵背斜东南边缘北东向线性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华南地震;1992年04期 |
14 |
武瑞东;周汝良;龙勇诚;杜勇;叶江霞;魏晓燕;;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遥感分析[J];遥感信息;2005年06期 |
15 |
方刚;;淮北市城市建设用地变化遥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
16 |
贺佳惠;李团胜;李名松;张建永;王永军;;石家庄市城市边缘区扩展遥感分析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
17 |
胡庭辉,谢广林,李志良,范治如;线性构造图像信息空间滤波的综合处理方案[J];测绘学报;1987年04期 |
18 |
范文致;宋茨华;;红河断裂带影象特征的地质背景[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92年05期 |
19 |
陈怀亮,杜明哲;河南省小麦遥感分析服务系统[J];河南气象;1994年01期 |
20 |
王世新;周艺;魏成阶;邵芸;阎福礼;;汶川地震重灾区堰塞湖次生灾害危险性遥感评价[J];遥感学报;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