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农村收入分配格局初探
【摘要】:
改革后的中国农村经历了经济结构与体制结构的双重变迁,这个变迁过程以非农化、
所有制多元化、个人禀赋性因素的凸显等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这
种影响不仅涉及农村居民平均的收入状况,而且涉及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结构(农-非农、
全民集体就业-非全民集体就业、高教育程度-低教育程度)。这种影响的具体结果是怎
么样的,对于这个问题,有关的经济结构变迁理论、社会转型理论、教育收益理论中都尚
存在一些争议。
本文通过对于第三批国情调查农村部分数据的分析,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及个人
禀赋性因素方面揭示了在转型期间农民收入分配格局上的一些特征。研究表明:非农化对
于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整体状况有促进作用,但是,它并未能成功地缩小农与非农的收入
差距;那些在原有体制下占优势地位的地区在新的体制下收入仍比其它地区要高,它们在
新的竞争规则下又一次占先;收入越高的地区,非全民集体所有制就业者在收入上的优势
地位就越明显;教育的社会收益是明显的,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教育
的个人收益表现的并不明显,而且其收益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无关。而这些特征的出
现与中国转型时期独特的制度安排和发展道路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F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