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商地理论纲
【摘要】:
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戍、行、师、卫等地方性军事组织对王
畿区进行界说。晚商各个时期,边境压力以东、西两个方向表现得最明显,因此遗留下来的材
料也使这两个方向的内外服范围较为清晰。本文试图通过殷西南的战争形势和帝辛十祀征人方
将王畿区的东、东南与西、西南界线确定下来。第二章至第四章讨论与政治地理有关的四个问
题:一,商人在外服区发展农业的作用以及外服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二,奠制;三,牧制;四
贡纳制。这四个小论题的目的实质上都在于探讨商人如何控制外服。本文在讨论中较注重与具
体的地名考正相结合,并针对每一个论题选取一批重要地名进行分析。最后的结语部分根据本
文研究成果对晚商政治地理架构做了简单论述。
|
|
|
|
1 |
王德华;;《诗经》中的“南土”诗歌与毛传郑笺的文化指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
2 |
周玲;罗锋;;从边缘到前沿——云南辛亥革命精神的起源与传承[J];学术探索;2011年04期 |
3 |
白立献;;梁启超书学思想的历史价值[J];中国书画;2011年08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